新华网沈阳9月26日电(刘舒)食堂内,就餐区域宽敞明亮,装修格调简约清雅;餐台上,十几种菜品荤素搭配,一道道精心烹饪的菜肴香气诱人……
中午时分,在沈阳市大东区津桥街道河畔社区食堂,人声鼎沸,笑声不断,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共叙家常。
“这里的饭菜价格实惠,荤素搭配,像在家里一样,特别适合我的口味。”今年76岁的李阿姨对社区食堂赞不绝口:“而且这里用餐环境好,还有这么多老朋友聚在一起,真是太好了!”
从“一人食”到“邻里餐”,河畔社区食堂的建设,惠及周边多个社区,“舌尖上的幸福”不但是老人们的心头好,更是沈阳市大东区拓展“民生十条”的一项重要举措。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大东区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上心事”,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品质养老让老年人“老有所依”
红烧狮子头、五花肉炖酸菜、手工烧麦、牛肉馅饼……翻开河畔社区食堂的菜单,菜品荤素搭配、物美价廉。食堂还推出回锅肉、锅包肉等半成品,方便居民回家烧制。作为津桥街道首个面向小区全体居民开放的社区食堂,自2022年10月28日正式开放以来,河畔社区食堂备受居民欢迎。
据社区食堂负责人邹家俊介绍,本着健康饮食、营养均衡的原则,针对老年人的特点,食堂采取“单点自助选餐+小碗菜”的形式,提供20种主食和20种菜品,满足不同老年人用餐需求。“我们的菜品经济实惠,名厨亮灶、干净卫生,老人们在这里用餐能够体验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满足感。”
“社区食堂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而其他适老化改造,以及惠老服务的开展,则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安心。”河畔社区党委书记王丽娟说。
家住河畔社区的孟桂珍、洪长安老两口已年过九旬,儿女也到了古稀之年,洗澡是老两口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得益于高龄老人可享受的、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孟阿姨老两口每月可以预约专业机构上门助浴6小时。”王丽娟说。
“河畔社区是大东区聚力提升养老服务品质的一个缩影。”据沈阳市大东区民政局局长礼仲佳介绍,今年以来,大东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完成23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指标,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三个全覆盖”关爱行动,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数量突破至市定指标的130%。
同时,社区养老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深入实施。截至目前,整个大东区已建成助餐点64个,其中8个升级为社区助餐食堂,具备膳食加工能力,至此“一刻钟”养老就餐服务圈得以形成。
此外,大东区提前半年翻倍完成了品质养老进社区(村屯)行动市定指标,已实现品质养老入驻的社区总数达93个,占社区总数的73.8%。全区35家养老机构完成了与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一对一”对接合作,医疗机构签约率达100%。
扶弱济困擦亮大东“民生十条”名片
“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是永丰社区的工作人员为我办理了低保,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大东区万泉街道永丰社区的低保户李大姐说。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李大姐与儿子一起生活,因没有固定工作,到退休年龄后,没有养老金。其子大学毕业后,多次求职被拒,便将自己封闭在家,情绪变得极不稳定。李大姐与儿子的生活捉襟见肘,期间也曾多次到社区和街道申请办理低保,都因无法提供孩子的病情诊断证明未能如愿。
“‘民生十条’实施后,我们主动走访其周围邻居了解情况,通过召开社区民主评议会议,认为李大姐的家庭困难情况属实,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容缺为其办理了低保,低保金为931元/月。”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母子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
与李大姐命运相似的还有家住河畔社区的小怡姑娘。小怡现在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母亲是河畔社区的低保人员。高中时,成绩优异的小怡报着从医救母的信念报考了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但高昂的学费让这个家庭无法承担。“民生十条”实施后,根据新的帮扶政策,小怡得以获得学费上的顶额资助,求学困难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一事一议”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助力学子圆梦、链接资源开展助医服务……近年来,大东区秉持百姓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将解真困、救急难真正落到实处,把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兜牢兜实。
据礼仲佳介绍,2021年大东区推出了“共同富裕系列行动”,制定了“民生十条”帮扶救助措施。两年来,从助困、住房、就学、就医、就业等与群众生活最相关的领域入手,通过“容缺、补短、提标、拓面、共享”五位一体的帮扶举措,推动民生保障提质拓面,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领域、更多人群。
据统计,大东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891余万元,受益群众达1.8余万人次。“民生十条”创新帮扶措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区民政局低保科也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
服务升级,为百姓托起稳稳的幸福
二楼漏水,敲门不给开,社区调解已入户;垃圾桶点位有杂物,垃圾外溢,已通知保洁员处理;已通知低保户签字;为办理公租房事宜入户了解情况……
在大东区魁星社区每位网格长手中,都有这样一本《民情日志》,社区党委书记付卓说:“日志记录着网格长一天的工作,也记录着家家户户遇到的‘小麻烦’如何迎刃而解。日志是我们检查社区工作的标尺,也是全社区居民的‘幸福日记’。”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大东区,像魁星社区这样为民解忧,创新服务模式的社区已不是个案。据礼仲佳介绍,近年来,大东区一直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来不断夯实“大东善治”的基础。
据了解,全区126个社区规模适中、资源均衡,无“超大和过小社区”,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22人。全区社区服务设施总面积达到11.34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新增3.78万平米,实现1.5倍超额完成市定目标。
同时,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制定的《大东区议事场景导则》出台,总结推广了每个自治场景的典型协商议事经验做法,形成“一街一景”。今年以来,大东区126个社区重点围绕街区议事、社区议事等场景,开展议事协商380余次,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和急难愁盼问题450余个,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外,为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大东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发挥“五社联动”功能,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今年以来,累计入户走访困难家庭655户,开展个案服务92例,链接社会资源87个、筹集资金31.1万元,服务2万余人次,切实将为民服务沉在基层、落到一线。
礼仲佳表示,下一步,大东区将全力构建“区里有专业养老机构,街道有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有养老服务站,小区有养老服务点”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将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实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100%全域覆盖;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推进全区126社区均成为“品质养老”社区;提升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星级养老机构比例不低于80%;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并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在社会救助方面,礼仲佳表示,自大东区“共同富裕系列行动”实施以来,有很多困难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但这还远远不够,这项工作仍然在路上。“我们将继续从各个方面找差距、补短板,通过实干和实绩增进民生福祉,为百姓托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