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等7大工程
沈阳都市圈高质量完成118项建设年度任务
摄影记者 王勇
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共网,创建首个都市圈“共享用工”平台,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组建都市圈博物馆联盟……2023年以来,在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方面,区域协同推进组实施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保、文旅共建、社会共治等7大工程,高质量完成了118项年度目标任务。
沈抚城际轻轨日均客流达2.5万人次
规划共绘方面,国家发改委、省政府分别批复印发《沈阳都市圈发展规划》,都市圈建设经验作为省十大典型案例(沈阳唯一)报国务院督导组。国内都市圈率先编制实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科技、金融等21个专项规划。印发实施沈抚和沈本同城化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共网等7方面165项具体任务。
交通共联方面,沈抚间运行全国首条跨行政区城际轻轨,日均客流量达到2.5万人次,沈白高铁、沈丹铁路外迁工程顺利推进。沈康高速调兵山连接线实现通车,沈阳224路、155路公交线路东延至沈抚示范区核心区。创新共建城市大脑集群,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建成都市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8个。
创建全国首个都市圈“共享用工”平台
产业共链方面,国内都市圈中率先绘制产业图谱,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组织召开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配套会等10余次,累计都市圈500余户企业参加。推动沈阳、本溪、辽阳共建临空产业园,中德(沈阳)投资发展集团与铁岭合作运营产业园区,创新园区托管招商机制。协同推动抚顺领航特钢沈阳基地等17个项目加快建设,鞍山、阜新等城市11家企业在沈阳设立研发中心、贸易总部。
平台共享方面,创建全国首个都市圈“共享用工”平台,共同举办10场都市圈人才招聘会。辽股交累计挂牌及展示企业2684家,都市圈城市占83%。沈阳市输出到都市圈其他各地技术转移合同865份,合同金额14.37亿元。成立感染病等医疗联合体,“健康辽宁影像云”签约医院85家,注册医生4492人。实施沈阳东北育才等71所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成立都市圈“养老联盟”。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增长30.5%,开行规模东北第一。都市圈内近500家企业参加制博会、农博会等展会30余次。
都市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1.3%
生态共保方面,实施3次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都市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1.3%。共同推动柳河等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辽河干流沈阳段工程完成进度45%。开展辽河生态封育,争取省级资金3.16亿元,完成人工造林4605亩。
文旅共建方面,组建都市圈文旅产业联盟,联合策划开发旅游线路108条、网红打卡好去处640个,“双节”假期都市圈各地景区榜订单较2019年增长近两倍,来沈阳游客中都市圈城市占比超40%。组建都市圈博物馆联盟,举办“七星合耀”文物联展。举办都市圈龙舟大赛、电竞大赛等赛事活动20余场。
社会共治方面,共同签署都市圈协同立法协议,已围绕国土空间等领域,开展协同立法调研。召开都市圈政协研讨会,对统筹推进沈阳都市圈新型工业化进程等8个调研报告进行交流。加快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国内都市圈领先建立住房公积金同城化标准异地提取制度,截至目前,发放都市圈内异地贷款1135笔、4.79亿元,已实现社保等151项高频事项都市圈跨域通办。推动信用一体化建设,在都市圈率先出台沈阳市社会信用条例,推进沈阳信用标准体系向都市圈推广,实现“同圈同标准”。(记者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