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月18日电(记者张嘉琪、汪楠、白涌泉)腊月里,东北的室外滴水成冰。走进辽宁东港的草莓大棚,一颗颗鲜嫩的草莓正“美美地”晒着太阳。“颜色鲜红、个儿大饱满的就能摘了。”清晨,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的采摘工们正从嫩绿色的叶丛中小心翼翼地摘下成熟的草莓。
图为东港的一处草莓大棚(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东港市是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东港草莓种植大棚面积20多万亩,年产鲜果30多万吨。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第四季度,东港的草莓鲜果销售额达20多亿元。
“别看东北人粗犷豪爽,但我们对草莓是精心呵护。”东港市草莓协会会长马廷东说。在东港农道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草莓包装车间里,当天刚采摘的草莓鲜果,正一颗颗整齐地“躺进”泡沫包装盒“单间”,工人们轻柔地打包、装盒、再装箱。在冷链运输车的“护送”下,小草莓们整整齐齐坐上飞机,从冰天雪地的东北出发,前往全国各地。
在东港的一处草莓包装车间,工人将草莓装盒(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娇滴滴”的草莓为什么能够在这里生长?东港有专属“配方”。
据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兆彤介绍,位于辽宁省东南部的东港市,北有长白山余脉阻挡冷空气入侵,南临黄海受暖湿气流影响较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加之常年光照充足、降水量充沛、土壤呈微酸性,才能生长出形正、个大、味甜的草莓。
东港一代代草莓种植户也积累了大量经验,种植技术不断更新优化。2023年,日光温室草莓早熟栽培技术的推广让东港草莓提早40余天上市。“现在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和自动放风系统,在手机上就可以远程监控和操控,让棚内温度保持在5至28摄氏度之间,避免低温影响草莓生长。”姜兆彤说。
科技的加持不仅让草莓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让小草莓有了“身份证”。拿起手机扫一扫草莓包装盒上的二维码,草莓采摘日期、产地、生产企业、施肥用药等图文信息均可查看,消费者还可以对草莓的品质评价打分。
在东港的一处草莓包装车间,完成装箱的草莓将运往各地(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现在,我们的草莓也受到海外消费者的欢迎。”小草莓走向世界,这是马廷东过去不敢想的事。在2023年11月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东港草莓企业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寒冷冬日里,火红的草莓焕发出别样的东北活力。“这些刚上架的都是我们东港草莓。”看到印尼客户刚传回来的视频,马廷东满脸自豪,“未来,我们会继续拓展出口业务,让世界爱上东港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