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首批6处复合式立体停车场6月底前陆续建成使用
新增4559个泊位缓解停车难
近年来,沈阳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截至去年,沈阳机动车注册总量达310万辆。“停车难”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阻碍城市品质的提升,影响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如何破解“停车难”问题?去年起,沈阳开工建设了首批6处复合式立体停车场。近日,大通湖街立体停车场、惠民新居公交停(保)场相继建成试运行。沈阳市通过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扩容停车空间,缓解停车难。
“上天入地”拓空间——利用交通场站“平改立”,建设6处停车楼
5月12日晚,家住沈阳市于洪区新城惠泽园小区的罗强开车到家后,并没像以往那样焦急地找车位,而是把车停到家对面刚开放的停车楼内。“由于停车泊位不足,之前晚到家,很多车辆都停在马路上,真是‘一位难求’。现在有了这座楼,停车不再是难题。”罗强说。
罗强口中的“楼”便是刚建成试运行的沈阳首个公交及社会车辆复合式立体停车场——大通湖街立体停车场。
大通湖街立体停车场位于于洪新城,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5层、地下1层,并配套建设道路、绿化、给排水、充电桩等附属设施。设有公交泊车位51个,社会车辆泊位为996辆。同时,还为附近的201路、295路、242路等公交线路车辆提供停靠、维修、充电等服务。
“别看这座立体停车楼是‘新鲜物’,但使用起来一点也不麻烦。”罗强边说边开车准备进场。大通湖街立体停车场为自行式立体停车楼,车辆驶入楼外入口处,电子识别车牌,自动抬杆进入。
据了解,首批新建的立体停车楼原地块多为交通场站,经过平面改立体建设后,一层仍保留交通场站功能,楼上新增立体停车空间,高效利用停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增加停车泊位数量。
“沈阳首批建设的6处复合式立体停车场,已有2处建成试运行,其余的计划在6月底前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沈阳市城乡建设局交通建设处工作人员李宏斌介绍,建成后,可提供340个公交泊位,满足30余条公交线路停车需求,新增4559个小汽车泊位,缓解停车难问题。
“乔迁新居”住上楼——首座公交立体停车场可提供充电、维修等服务
“现在公交车能开到楼上停车,不仅有专属车位,还有充电设备和司乘人员休息区,再也不用到路边占道停靠。”246路公交车司机丁金龙高兴地说。
近日,沈阳首座公交立体停车场,惠民新居公交停(保)场建成并投入试运营。该停车场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新建一座地上3层、地下1层立体停车楼,包含公交停车位114个、车辆保养间2间、洗车间1间及给排水、通风、消防等设备用房,主要用于公交车夜间停放和日常保养,是沈阳市首座集停、保、运为一体的公交立体综合体。
公交场站是公共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关系到公交车辆的停放维保和公交线网的调整优化。惠民新居公交停(保)场配建了消防系统、监控系统、车辆识别系统,相比传统的公交场站,既能满足燃油公交车和新能源公交车的驻车需求,又能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近期将有246路、263路、292路等公交线路进驻,将彻底改变目前公交车占路停放现状,方便居民乘坐公交出行,同时还将为公交车辆提供充电、修车、洗车服务,提升公交服务品质。”沈阳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天阳介绍。
多措并举增泊位——盘活新增停车泊位超3万个
沈阳市今年10件民生实事中提出,缓解“停车难、行车堵”,在医圈、校圈、商圈和连片居住区等重点地区盘活新增停车泊位3万个以上,将18万个公共泊位信息接入智慧平台,扩充停车资源。
沈阳将用足鼓励政策,降低人防工程使用费,盘活闲置的地下人防泊位。持续推进办公单位专有停车场对外开放工作。利用城市储备地块、边角余地及高架桥下空间建设地面临时停车场。利用公园与广场地下空间,采取复合式建设形式,地下建设停车场,地面同步建成高品质公园广场。
同时,沈阳将继续利用公交场站地上空间建设立体停车楼。鼓励既有地面停车场“平改立”,通过减免土地价款、简化审批手续、分类补贴等方式,推广立体停车设备建设与使用。围绕地铁站建设“P+R”停车场,方便市民停车换乘地铁,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题。(记者 刘桐)
链接
6处立体停车场都在哪?
□金山停车场位于皇姑区陵东街与金山路交叉口东南侧。
□大通湖街停车场位于于洪新城大通湖街与仙女河南路(细河北路)交叉口东北侧。
□世纪大厦站“P+R”停车场位于浑南区二十一世纪大厦东侧、世纪路南侧。
□软件园停车场位于浑南区沈本大街东侧、全运北路南侧。
□白塔河二路停车场位于浑南区白塔河二路与营城子大街交叉口东南侧。
□惠民新居公交停(保)场位于沈河区惠民新居B区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