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9月10日电 近日,备受市民期待的沈阳中医药文化夜市重新开启。
据悉,此次回归的夜市是在今年8月份爆火出圈后,应市民“心声”,政府“听劝”的基础上再次举办,并精心增设了更为丰富多彩的中医药特色内容。
图为在沈阳市第二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夜市现场,专家与市民沟通。
近年来,沈阳积极加快“书香沈阳”的建设,沈阳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持续升级。“你好,沈阳”全球推介热潮涌动,“沈水之阳、我心向往”等城市IP全面叫响,使得沈阳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幅提升。
从6月的喜剧电影周到7月的草莓音乐节,再到8月的全国杂技展演,沈阳不断为自身文化属性加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擦亮一个又一个文化品牌。而如今,沈阳与中医药文化实现了“双向奔赴”。
“养生局”回归 点亮健康夜生活
据悉,本次中医药文化夜市构建起“1+5”的活动框架。奥体中心作为主会场,于9月8日举办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夜市——膏方活动。9月9日至10日,市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骨科医院、市第二中医院、市儿童医院这5家医院分别设立5个分会场,结合自身特色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
9月9日17时,沈阳市中医院院内热闹非凡。“白大褂”们忙碌地穿梭其中,吆喝声此起彼伏。浓郁的烟火气与草药芳香相互交织,数十个主题摊位和如织的人潮共同汇聚成一场盛大的“中医药盛会”。
据沈阳市中医院副院长史哲介绍,该医院设置了三个主题区域,分别是专家义诊区、健康讲座区和互动体验区。通过这些区域,可为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需求的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以及中医药文化体验。
市民们对夜市的回归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听说中医药文化夜市又开了,我特别兴奋,上次就觉得收获满满。”市民李然的话语中满是激动。而市民张涛则表示:“最近总觉得身体乏力,正好来这里让中医专家给看看。”
在活动现场,名医“摆摊”义诊,为市民们免费提供专业的医疗咨询和诊断服务。针灸、推拿、养生功法等传统疗法体验区人头攒动,市民们纷纷排队尝试,感受着中医药传统疗法的神奇魅力。
沈阳市中医院赵教授表示,很高兴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市民服务,同时也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在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此次夜市的重启,满足了大众对健康的需求。
“文化局”发力 中医药魅力尽显
9月9日18时,在沈阳市第二中医院分会场,一股别样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中药香不输烧烤香,中药茶饮代替了奶茶,中医药与美食碰撞出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年轻人驻足选购。大学生王宇和同学们“组团”前来,“我同学去排‘中医药茶饮’了,我在这边排‘药膳茶叶蛋’,好吃又营养。”
近年来,随着中药茶饮、中药面包等创新方式不断涌现,“中医药养生”在年轻人中逐渐走红。沈阳市第二中医院杨教授认为,“中医药文化夜市”这一创新形式,在迎合快节奏生活的同时,深度融合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文化,创造出众多既保留中医药文化精髓又符合当代年轻人需求的全新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需求。
图为在沈阳市第二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夜市现场,专家为市民理疗。
在活动现场,市民有机会体验一系列中医活动。不仅有名医现场义诊,还可以跟随专业老师学习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方法,现场体验手指点穴、中医体质辨识,亲手制作大山楂丸等养生保健中药,品尝各种药膳、养生茶……
业内专家认为,“中医夜市”活动火热的背后,是中医药文化日益融入大众的发展趋势,是人们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以中医文化为元素的夜间消费场景,让人们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了解中医药,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破圈局”赋能 打通服务 “穴位”
如今,传统的中医药正在走出医院药房,走向时代的新赛道。
从爆火的推拿科夜门诊,到乌梅甘露饮、养生药膳、熬夜护肝元气茶,“老中医”正在以新业态、新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焕发出新的活力。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医药文化夜市兴起,为城市文体旅消费注入活力、丰富内涵。夜消费需拓展边界、创新融合,满足多层次需求。打好“中医药牌”关键是找到传统与现代消费连接点,让中医药文化走进生活,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和体验,激发文化自信,推动文体旅产业振兴。
沈阳市商务局副局长冯亚赛表示,沈阳市将以夜市经济为载体,全力打造“国粹岐黄 健康沈阳”中医药文化特色品牌,大力培育国潮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增长点,持续推动文化场景和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梁宏军表示,下一步,沈阳市政府将联合辽宁中医药大学,构建“1+4+N”框架体系。“1”即打造1个常态化中医药文化街区“岐黄文化街”,释放辽宁中医药大学优质医疗资源,选取1个适当的商业街区进行改造,激活夜经济国潮新风;“4”即办好四季中医药文化专场,每年按四季节气举办春令——春来话养生、夏令——岐黄送清凉、秋令——秋韵养身心、冬令——冬补藏安康等4次中医药文化专场活动,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范围;“N”即N个主题赋能,在每个专场中开展主题活动,为市民提供丰富有趣、多元系统的中医药文化特色服务;开展主题培育,持续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开展主题培训,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