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半岛新闻 | 焦点网谈 | 北方明珠 | 大连风情 | 政府在线 | 避暑胜地 | 社长信箱 | 大连人物

新 华 网 检 索
 
  
 

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勾画就业与需求问号 :矛盾在哪 ?
 
  新华网大连频道 (2003-03-26 13:59) 来源: 大连日报
 

  新华网大连3月26日电 从踏入大学的那天起,学生们就知道自己面临的另一种压力,它不同于考试不同于上课也不同于学习的辛苦,考上大学不过是暂时的快乐。当4年的大学生活步入最后时刻时,这个强大的压力,就这样毫不留情地逼近了———就业。

  与自己的学长们相比,2003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们,早早告别因为扩招而带来的兴奋,面对他们的是更多的焦虑与担心。2003年,迎来了全国高校扩招后第一个毕业高峰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辽宁省毕业生10.8万人,比去年增加3万人。大连市今年预计接收的毕业生人数达2.4万人,比去年增加33%。

  正是在如此严峻的大背景下,2月22日,我市召开了大中专毕业生及研究生就业洽谈会。记者在实地采访中看到,就业与需求的矛盾已不可回避地摆在人们的面前,而且,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一矛盾,的确成了人们议论与思考的热点。

  矛盾一需求总量供大于求已成定势 :2.4万名应届毕业生与1万多个岗位

  2月22日,大连市大中专毕业生及毕业研究生就业洽谈会在星海会展中心举行。4万多名大中专学生集聚在星海湾广场。洽谈会开放时间规定在8时,7时30分就有学生走进了展厅,开始在招聘板前搜寻。一位已经连续3年参展的工作人员惊叹,今年的学生太多了。

  参加本次洽谈会的招聘单位600余家,共需求11,142人。这一数字比2002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516家单位提供的5894个岗位相比,增加的幅度极大,从表面看这似乎是2003年毕业生的福音。

  但是,接下来的一组数字却不容人们乐观———今年,我市预计接收毕业生2.4万人,比去年增加33%。2002年,我市政策规定,2002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时间可延长至2003年年底。因此,2002年接收的1.9万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就业者为1.4万名左右,其尚未就业的一部分人也加入今天的洽谈会。面对如此悬殊的供求矛盾,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说,除去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外,今年夏冬两季,我们还将举办两次大型招聘活动。大连人才市场继续坚持每周举办三次日常性的洽谈会,并适时举办各类专场洽谈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创造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但是,供求总量方面的矛盾已经无法更改。

   矛盾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存在期望差

   1.花花绿绿的自荐表与用人单位的平静


  拥挤得水泄不通的会展中心里,最热门的地方除了参展单位的展位外,还有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复印机。学生们精心制作的自我推荐表从这里由1份变成10份20份,最终递交到各用人单位的展位上。各种荣誉证书、学习成绩、社会实践证明、各种资质证明,甚至特长项目介绍等内容,都成为学生力求给用人单位第一印象表现自己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在学生花花绿绿的自荐表面前,用人单位的表现却十分平静。工作人员除了在表格上做好相应标记后,简单地询问一下学生的相关情况,便将表格放入资料袋中,与学生们只道一声———一周后等消息。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时雨说,所有递交推荐表的学生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筛选后,参加面试或实习。当然,自荐表是第一印象,但用人单位并不十分看重自荐表的工艺水平,因为有时自荐表并不完全代表学生的真实情况。郑时雨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自荐表中,有学生出具了外语水平证明,但在面试中却暴露真实情况并非如学生自己介绍的那样。郑时雨认为,企业看重的是学生在面试或实习中的实际表现,而学生也必须学会如何写好自荐表———简练真实,特点突出。

   2.基层意识和再创业意识

  研究生、学生干部、共产党员……这些写在招聘启事上的条件对于大多数在展会中拼命为自己寻找机会的学生们来说,似乎有些不平等,也使本身就面临供求总量矛盾的学生们感到无奈。

  不过,即使这样,在众多用人单位看来,学生们还是有些好高骛远,期望值太高。李家街道组织辖区内多家企业提供了近60个岗位,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在基层发展的机会。但是,与街道想法不同的是,许多学生并不完全认同这一做法,他们更希望一下子找到可心、合适的单位。李家街道工作人员阎尚奕说,2002年,李家街道招收了24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居委会。开始,大学生们都认为是大材小用,但一年下来,他们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得到了实际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其中,有些人还成为后备干部。阎尚奕说,在目前就业巨大压力面前,学生们首先应该调整心态,树立再创业的意识。也就是说,先到基层锻炼,为自己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正如东北师范大学的一位应届毕业研究生所说,先就业后择业吧。

  矛盾三教育体制与市场尚未有序对接

  1.日语人才哪去了


  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了30多家单位参展,其中2/3以上为外资企业。当然,这些外资企业都是赫赫声名——— I BM、 GE、松下通用电气、戴尔公司、英特尔公司,等等。名气之下趋之若鹜,但是,许多学生刚刚与招聘人员交谈一句便败下阵来,原因是不会日语。日融有限公司贴出这样启事:急招170名会日语的数据录入操作员。同样, G E、松下通用电气、戴尔公司等,也将会日语者作为优先考虑对象。但是,进场应聘的4万余应聘者中,能够担当此任的却寥寥无几。一家企业负责人惊叹,大连会日语的人都哪去了?

  一直以来,对日软件出口是大连软件产业发展的鲜明特色,目前全市软件出口已占全部软件销售收入20%左右,其中约90%是对日软件加工业务创造的。这就要求,各家公司工作人员在精通计算机的同时,必须懂日语。但是,日语人才缺乏,一直是软件园各企业头痛的事情。郑时雨说,这表明我们的高校教育体制远远没有与市场对接,无论校方还是学生对社会和市场都相对封闭。他说,如果该方面专业的学生能经常看看报纸,了解一下各方面情况,就会对大连软件业的特色一清二楚,就会在选择二外或自学时侧重日语,这样就会给自己就业带来方便。

  2.长线专业的尴尬

  从展会需求专业看,计算机类仍占需求量首位,为18%,市场营销类占16%,机械类14%,其他依次为高等教育类、管理类、会计审计统计类、医药类、化工技术类、建筑类等。

  在这些专业需求量上升的同时,必定一些专业面临尴尬境地。市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部长庄杰说,一些长线专业如医学院中的临床医疗专业一直处于分配难的状态,但近几年在招生中没有作相应有序的调整。因而,在近几年毕业生就业中,临床医疗专业学生始终很难找到工作。直击教育招生制度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问题,成为许多人谈论就业供需矛盾的焦点。

  为缓解矛盾,市人事局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区市县长线专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技能置换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将毕业生就业政策一再放宽,继2002年作出规定,应届毕业生就业延长至2003年年底后,200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时间便延长至2005年6月。但庄杰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非总量性的供需矛盾永远不会解决 。 (完)记者 :刘晓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86-411-2495894
广告:86-411-2484374 2484294 2484547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大连信息咨询中心  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