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2月28日电 今年47岁的邹延芳,1997年从沈阳市低压开关厂下岗,在几次到劳动力市场找活儿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到开原市松山乡去自谋职业,经过3年的奋斗,如今已正式成立了开原市辽吉良种兔养殖中心。回首自己的创业经历,邹延芳感慨地说:“下岗职工只要下定决心,艰苦奋斗,到处都有用武之地,在农村就业更是大有作为。”
面对记者的采访邹延芳如是说——
我家有3口人,爱人在铁路系统上班,儿子已念中学。刚下岗那会儿,找不到我能干的活,心里很不是滋味。1998年春节过后,我哥哥推荐我到开原市松山乡去自谋职业,当年他曾在那里下过乡,现在又得知该乡制定了一些吸引下岗职工前去就业的优惠政策,于是就鼓励我去干一番事业。我和哥哥一起到松山乡找乡领导谈了想法,大家经过反复探讨,认为在松山乡搞一个养兔场比较合适。因为松山乡兔草丰富,饲养的场地也很多,这个乡又没有养兔的农户,而我恰恰又有在部队时学过两年养殖技术的经验。可销路怎么办?我又到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搞调研,并和沈阳一家用户签订了购销合同。此后,我筹集了10多万元,承租了松山乡老边村80多亩山地,开始建设养兔场。
我刚到老边村时,还是寒冬时节,没有住处,村民们就热情地把我接到家里,帮助我筹划建兔舍。尽管我很苦很累,但乡亲们无私的帮助坚定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山上的生活非常艰苦,冬天,我的住房里最低温度是-9℃,屋里的水都结成冰,我盖的被子每天都结了厚厚的一层白霜,做饭只能把冰块融化后再用;夏天,周围是山,没有一丝凉风,呼吸都感觉困难,山里的蛇常常和我睡在一个炕上。但我挺过来了,因为我坚信所有成功都要付出辛劳的代价。
经过3年的努力,我的养兔场基本建成了。在亲友的支持下,共投资80多万元,盖起办公室和宿舍260平方米,建饲料加工厂房180平方米、兔舍1100平方米,修了围墙,养殖了比利时、布列塔尼亚等10余个品种的种兔共2800多只,已和本乡及邻近乡镇260多户农民签订了饲养购销合同。我免费给农民讲养殖技术,对签订合同的农户进行跟踪服务,农户每一只成兔达4公斤以上,我全部回收。目前,全乡农户养殖各种兔共计1. 5万只,初步实现了产业化。此外,我还在山上栽了2000多棵南果梨树,种了30多亩玉米,养了鸡、鸭、鹅,发展了多种经营。
3年的奋斗,虽然备尝酸甜苦辣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农村是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新天地,我要扎根荒山,好好干一番事业。
(《辽宁日报》记者赵乃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