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2月28日电 记者来到开原市松山乡半拉山子村时已近傍晚,其时,38岁的张也明正在他承包的荒山上给果树追肥。记者问:“你每天要干到几点钟才能收工?”张也明答:“要干到眼乌才休息。”记者不禁又好奇地问:“‘眼乌’是什么意思?”张也明很地道地答:“‘眼乌’就是太阳落山了,当地农民都是这个讲法。”记者听后心头一热:张也明已经完成了从一位下岗职工到一名新型“农民”的角色转换。
张也明1995年从开原市油脂厂下岗,在市内4年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有人到农村创业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于是决定去农村再就业。
张也明做通妻子曹永红的思想工作,又说服了父母,把正念小学的女儿托付给父母,夫妻俩拿出家中的积蓄,又从亲友处借些钱,凑足8万元,承包了半拉山子村的65亩荒山。夫妻俩吃住在临时搭的窝棚里,早起晚归栽种果树,向荒山要效益。两年多来,他们在山上栽种南果梨、尖把梨、李子等果树3000多棵,还建了一个小鱼塘,养了200多只蛋鸡,修筑了一公里长的山路,今年还在半山腰盖了90平方米的新居。在乡、村的帮助下,新居也用上了电。人们都说:“张也明的就业路越走越光明!”
今年春天,开原市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张也明承包的荒山上有的果树被旱死。面对天灾,张也明夫妇毫不气馁,他们用扁担往山上挑水,又在山上打了两眼水井,早晚浇灌,就这样坚持了3个多月,终于使果园再现生机。记者采访时问张也明:“你过去就掌握种植果树的知识和技能吗?”张也明笑笑说:“我原来对此一窍不通,就买了不少书,边学边干,还请农民技术员来指导,结果遇到的难题一道道被解开了。”
张也明告诉记者,他承包荒山前体重是74公斤,现在的体重是68公斤,掉下的分量都搭在果园里了。记者望着漫山的树苗,脑海里幻化出一幅果满枝头的景象。张也明用自己的双手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他也一定会拥有一份沉甸甸的回报。
(《辽宁日报》记者赵乃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