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欢迎访问新华网 新华网 全球新闻网

三访“有机猪”
新华网 (2002-09-08 09:01:30)

  新华网沈阳9月8日电题:三访“有机猪”
  新华社记者马义 夏海龙 杨成军

  早就听说盘锦有一个西安生态养殖场,靠养猪养出了一个“全球生态500佳”。这些猪们靠什么从联合国捧回“大奖”,记者一直未能识破其中缘由。

  一个日落西山的傍晚,记者未与任何人打招呼,直接来到了养殖场,一只脚刚迈进养殖场的大门,就被工作人员拦住。不管如何解释,终因无法与场领导取得联系,吃了一个“闭门羹”。次日,长了“见识”的记者找到环保局的人员陪同,才得到了养殖场领导的“召见”。原以为这一次能一睹猪的“芳容”,不料被告知全场正在进行防疫,恐外来者携带病菌,殃及“猪宝贝”。记者只能“欣赏”一下养殖场的外景,在心生感慨“见场长不易见猪更难”的同时,也不得不泱泱而回。

  事隔几年之后,记者到盘锦参加一个会议,其中有参观养殖场的安排,撩开猪身上“神秘面纱”的日子终于到了。

  已是轻车熟路的我们大步流星冲在前头,眼看临近猪舍,竟又被工作人员拦住了,要求我们换上“白大掛”,穿上高脚靴,就地隔着栅栏“远观”。正逢“秋老虎”的天气,骄阳似火,我们一番折腾已大汗淋漓,而猪舍里的猪却在惬意地冲着淋浴,好不凉快!

  四下望望,这个养殖场真的与众不同:扑入眼帘的是大面积的水田、大块的绿色植物,层层叠叠的钢架上爬满了瓜藤,上面结着形状不一的瓜果,到处挂红披绿,仿佛置身一个大花园。

  更吸引人的是这里的生态循环系统:工人每天早上用水冲刷猪的粪尿,肥水顺着地下管道分别进入生长着水葫芦和细绿萍的池塘,气味刺鼻的粪尿水却是水葫芦和细绿萍生长的最好养料,而水葫芦和细绿萍又是猪的青饲料。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水质得到了初步净化,随后排入养殖场年产20万斤鱼的鱼池,水里的浮游生物为鱼蟹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最后再排到外围的稻田里,经水稻吸收和土壤利用,还原成干净的自然水,再用来冲刷猪舍,由此完成生态的良性循环。

  就在记者感慨养殖场的诸多玄妙时,陪同参观的场领导说了一句让人吃惊的话:“现在我们生产的猪肉市场价最高达到30元一公斤!”“什么!这些看起来与普通猪别无二致的猪竟然能卖出如此‘天价’?”追问之下才明白,养殖场去年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认证,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有机猪”的企业,这些猪在饲养、加工和包装等过程中均不使用任何合成的防腐剂、食品添加剂和人工色素,其肉质好,各种有害成份含量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完)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