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n.xinhuanet.com
 频道首页 | | 旅游在辽宁 | 专题集粹 | 记者专栏| 政府在线 | 时事点评 | 健康人生
   杰出人物 | 证 券 | IT互联网 | 关注就业| 流行时尚 | 房产天地 | 汽车世界 | 分社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网谈 <<< 往期内容 >>>

2004/06/21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端午挂香符赛龙舟,重阳登高插茱萸……当洋节登堂入室,春节的鞭炮烟火被越来越多的禁放时,传统节日也离我们越来越远。现代人不再对月饼、粽子和元宵产生食欲,也不再为打陀螺、放风筝和看花灯而欢呼雀跃,从不会过到不愿过这些中国节,我们遗忘了飘色、也不再记得台阁……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024—23828522
     024—23828523

E-mail:lnwork@xinhuanet.com

新华网辽宁频道 策划:陈孟阳 陈黎明 文字:王莹 摄影:李钢 编辑:王晓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节日的商场
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节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今年五一期间,《人民日报》一篇题为“端午节将成为外国文化遗产?”的报道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该报道称,近日东北一位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面对一项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有可能被别国申请为文化遗产,国内反响强烈。湖南省岳阳市迅速掀起“捍卫”端午节行动。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上”,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也曾焦虑地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周和平向媒体透露,目前中国正加紧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遗产。

  无论某国是否真要把端午节申请为本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话题又一次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民俗专家更为忧虑的是,对我国一些传统节日的认知,恐怕不是光靠“申遗”所能恢复的!

  我国传统的节日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亲情、团聚,以及文化的传承。专家指出,如今过节,商业炒作越来越火,通常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节日本身的意义却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为拉动消费,劳动节、国庆节变成了黄金周,春节是“吃喝节”,“三·八”妇女节是购物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更是商家的必争之日。

  同样,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的传统文化内涵也被掏空了,注入了商业内容,贴上了“经济”的标签。鞭炮禁止了,年味儿也淡了,随着节日兴趣的衰减和节日氛围的日益稀释,传统节日在人们眼中也变得单薄苍白。

  全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丙安痛心地说,“中国的端午节、清明节等很多优秀的传统节日都已被慢慢淡化了,现在很多青少年并不知道这些节日该怎么过,商家炒作洋节,孩子们也就跟着过洋节。咱们自己的民族节日首先需要保护,然后才是申报。”

  “比如像端午节这样的多民族全民节日,多年来报纸书刊过分片面地强调其特定的内容,夸大地利用其政治性的功利目的。在相当长的年月里,使几代人不了解端午节的真实内容和全民防疫健身的内涵,逐渐失去了美好的传统文化记忆。”

除夕夜,几代同堂包饺子
过圣诞节,不过春节?  

  今年的政协会上,百余名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在一份提案中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节日为法定假日。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合家团员,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这些传统节日,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着作用。法定这些节日为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而在香港,这4个节日当天或翌日都已是法定假日。

  辽宁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齐守成指出,越来越多的“节”,客观上也使人们逐渐远离曾经红红火火的传统节日。随着节日逐渐增多,新的节日和“洋节”可能逐渐取代传统节日。“节日多了,也就变得泛滥,变得庸俗。妇女节、劳动节、情人节、愚人节,还有服装节、艺术节,一年365天,天天都在过节,人们不堪负重,还哪有心思去过传统节日。”

  为何在传统节日逐渐“失宠”的同时,情人节等“舶来”节日却越来越受欢迎?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有53.6%的年轻人是为了快乐喜欢“洋节”的;超过50%的年轻人甚至并不知道“洋节”是怎样的来历。对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有何区别”,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水平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辽宁师范大学学生张莹说,现在的节日大多是和朋友一起过,我们更愿意过洋节,情人节、圣诞节的节日气氛浓,玩乐方式更多,而传统节日,除了吃,就不知道做什么了。

  乌丙安说,其实像元宵、清明、端午、重阳这些节日,本身都是重亲情,极富人情味的,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家,他们至今还在品位佳节的乐趣。1967年,韩国江陵市“端午祭”被批准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很有影响。端午节在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了,这是我们民族自己的遗产,我们更要重视,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端午节,都来过好端午节。

  乌丙安说,节日的“土洋之争”中,传统节日并不缺少精神层面的东西,关键在于真正让民众发自内心地认同这种出自本土的文化,使之成为维系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传统是民族的“根”  


庙会上,手拿糖人的小朋友

  

  “传统的岁时节日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把握而形成的,包括固定的节期和特定的文化活动,春节、元宵、清明……都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节日有的表达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有的是配合农业生产和劳动生活的,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总之,这些传统的节令风俗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及道德风貌等,其中有许多中华民族珍贵的生活史料,是历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沉淀,我们应该继承传统节日中的精华,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根’。”齐守成说。

  乌丙安也指出,从文化全球化的眼光看来,愈具有民族、地域特点的文化就愈具备全球化的意义。“每个国家都在保护、申报自己的遗产,申报了以后就变成世界遗产了,就不再是一个国家独占、独有的,是世界共享的。每个民族都为人类走向文明做过贡献,我们有物质遗产,有非物质遗产。传统节日是非物质遗产,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其实,民族节日是最富有文化意味的,它与整个社会的文化现状密切相关。现在做的一个最大的工程就是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保护民间建筑,保护民间音乐,但这方面工作做得并不好,主要是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卑感,极力要把自己东西都扔掉,殊不知这正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周和平强调,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他希望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保卫战:多方参与  


古老的庙会保留了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记忆

  
 
  专家指出,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必将“在变化中生存”,有的淡化,有的更浓郁,而有的则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同时,这种变化是老百姓选择的结果。

  齐守成表示,要保护传统节日,更应强调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用心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以创新的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让更多的人乐于参与这种文化活动,了解文化的源流。
 
  “政府部门应对现有的节日进行清理、归纳,把现代节日和优秀的传统节日有机结合,体现我们民族的特色。我们开放了,吸收西方文化,但需要正确的宣传和引导,尤其是对青少年。”

  乌丙安分析:“‘洋节’大多是商人炒作起来的,应该启发鼓励商人多做我们自己的节日,使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消费、文化需求上升。政府、文化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开发各种旅游活动。”

  “比如,南国的龙舟竞渡活动已经发展成国际赛事。而北方原属于八旗兵将的骑马竞技活动,并没有传入民间,如果把射击和马球的竞技与北方民族的传统骑射民俗结合起来,或许有希望成为北方端午节两项大型的节日竞技活动。”

  “此外,对于像端午节这样的多民族全民节日,应当恢复它两千多年来的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如果和此前全世界范围防治“非典”、“禽流感”疫情的大规模活动比照起来,保护端午节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端午节文化向往国富民强的优良传统,使端午节为增强各民族人民身心健康发挥巨大的推进作用,应该说是最有可持续发展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了。”

  乌丙安还建议借鉴并学习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制订有关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专门法规的先进经验,把传统节日作为民间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立法保护,构成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一个鲜明的亮点。
 
  “不断恢复传统节日是好事,但不能光靠专家和政府,各行各业都应该动起来,尤其是媒体和企业。”(完)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新闻检索
组合检索 帮助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