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彰武县大雪过后已经退化的草场
|
辽宁位于内蒙古高原向沿海的过渡带,属于典型的农牧交错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草业发展优势。但如今,这里的草地受到严重破坏,全省90%的天然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面积日益减少,尤其是辽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地带。盲目地开垦、放牧等一系列经济开发活动,还有土地政策问题造成农民对土地的重种轻养,土壤沙化年年加剧,仅沙区草场牲畜超载率就高达50%以上。
辽宁省彰武县地方志的编写人员介绍,百年前的彰武县,人烟稀少,土地广阔,虽没有大的森林,但到处是低矮的树木和草地。直到上世纪初,随着大批开拓者的迁移并大肆开垦农田,才使境内有了大面积的粮田。同时,当地的沙漠化也日甚一日。遇雨则涝,无雨则旱,已基本丧失了自然生态环境调节功能。
辽宁省新闻发言人王海涛说,这里的土地只有薄薄的一层,有的地方一公尺半之下就是冻土层甚至白沙。如果不去碰触,这薄薄的一层土足以让青草存活。
2001年开始,辽宁以辽西草原区为重点,坚持天然草地建设和退耕还林种草并举,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但自2005年以来,辽宁各地草业发展开始出现下滑趋势,人工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彰武县就是这一变化的明显例证。
2002年至2003年,彰武县农田种草1718公顷。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了两家草业公司,“禾丰公司”和“天照金公司”,年加工牧草能力10万吨。2005年全县农田草场面积开始下降,目前仅有400多公顷。牧草资源减少,企业加工材料不足,设备长期闲置,两家公司相继转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