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网谈 <<< 往期内容 >>>

                      2003/5/26

   社区里办起大学,上课的学员虽然大多是老者,但却不同于过去的老年大学,这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如今却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沈阳100多个社区里。在全社会都在倡导普及科学文化、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今天,社区科普大学的出现却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她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上学的愿望,更在探求科学文化普及的道路上创出了一条新路……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66068671
     63071128---8067
传真:66063682

E-mail:jiaodian@xinhuanet.com

新华网辽宁频道 策划:陈孟阳 记者:韩春艳 丁文忠 编辑/制作:王超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社区科普大学正在举行开学典礼
学员们在认真地记笔记
社区科普大学圆了老年人的大学梦  


    
  早春三月,当莘莘学子重返校园时,沈阳市5000余名社区居民也兴高采烈地步入了一个特殊的大学课堂--社区科普大学。参加学习的学员大多是些老年人。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学员重新走入课堂,认认真真地听课,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似乎又都变得年轻起来。
  学员:“学习使老年人相当高兴又显得年轻。我都73了,就这么参加学习,跟老年合唱团学歌,提高了知识,社会的事情能多懂一些。”
  这些老人年轻的时候,由于条件所限,能有机会上大学的毕竟还是极少数。是社区科普大学,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学员:“年轻时我都没怎么念书。现在我跟我儿子说,别看妈没念过高中,现在大学上上了。心情特别地高兴,我们老年人有乐趣了,不像过去在家,就在家待着,阴森森的,哪能这么高兴。”
  我国已逐渐进入了老年社会,关心老年人、重视老年人的教育,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对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很好的效果。
  学员:“平常孩子同学同事上家来唠嗑,有时我插上一句嘴,他们都哄堂大笑。孩子就对我说,妈,咱以后再来人你千万别说话,你说的是哪个年代的话呀,都成老古董了。当时我心里很难过,感觉到我的思维方式、思想水平落伍了。知道社区办科普大学,我是第一个报名的。”
  社区科普大学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欢迎,这种办学方式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3年2月28日,沈阳社区科普大学牡丹分校举行开学典礼。120名中老年人坐在350平方米的教室里,唱起校歌;3月3日,沈阳社区科普大学诗箴分校的50余名学生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天;3月5日,沈阳社区科普大学迎新分校举办上学期总结表彰会暨新学期开学典礼;3月6日,沈阳社区科普大学泰山分校开学;3月10日,沈阳社区科普大学新乐分校开学……从2002年4月21日沈阳社区科普大学正式成立到现在短短一年时间,沈阳已经开办了100余所社区科普大学,招收学员5000余人。对提高沈阳市居民的科学素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沈阳市科协党组书记王运升:“目前我们全市已经创办了100多所社区大学,学员已经达到5000人了。这100多所大学都属于分校,分布在100个社区。目前办得比较成规模、比较大,教学比较集中,一周能保持3-5次课以上的大学能达到1/3,有30多所。”

课间保健操
外教在给学员上英语课
医学知识是老年学员的必修课
社区科普大学开创全新的办学理念  


  创办社区科普大学的是沈阳市科协。2001年沈阳市科协对沈阳市进行了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公众科学素养主要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及方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结果表明,沈阳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为2.4%,高于全国2001年的1.4%,但与北京1997年的4.0%、上海1999年的4.3%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市民的科学素养,2002年4月开始,沈阳市科协在几个社区做试点,创办了社区科普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学制以一年为主,也可视专业的不同,适当延长或缩短学制时间。

  沈阳市科协党组书记王运升:“创办社区科普大学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创新科普工作的一个尝试,同时也是推进沈阳市经济生活规则化、政治生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法制化的一个实践。”
  由于招收的对象是有空闲时间的社区居民,社区科普大学的学员也就以中老年人居多,尤其以老年人为主。那么社区科普大学和老年大学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沈阳市科协党组书记王运升:“社区科普大学不同于老年大学。老年大学是有专业的,是分专业教学的,学美术、学音乐、学书法等等。社区科普大学更好地体现出综合性,特别是它能准确及时地把握社会群众脉搏,根据社区群众的需求来设置课程。我们现在的课程多以保健、饮食健康、卫生这方面为主,同时也有艺术类的。总的教学原则是教为所需。原则上社区居民需要什么,渴求什么知识,我们就组织与他们的渴求、他们的需要相对应的这方面教学。”
  社区科普大学把学校办进了社区,学员上课十分方便,老俩口一起参加学习的学员不在少数。
  学员:“一说明天有课,那个心情,提前半个小时就高兴。基本那的座都包下了,生怕坐到后边去。离学校也近,从这儿能看到。一瞅王华在那开门,我们就早早去。”
  社区科普大学的学习是完全免费的,学员不用交一分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科普法规定,市民每人每年的科普经费为0.5元。以沈阳市区720万人口计算,科普经费应为360万元。但现在沈阳市科协一年的经费仅不足6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科普大学的办学资金从哪儿来呢?
  沈阳市科协党组书记王运升
:“资金结构来源主要是区、街道投一点儿,由社区自筹一点儿,科协组织这方面要帮扶一点儿。下一步我们还要考虑把这项事业和社会各方面支持紧密结合起来。也希望社会有识之士尤其是企业家的支持。通过多层面的社会投入结构,把科普大学做大做好。”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就要用"普及科学文化"的新理念来替代"普及科学技术"的传统概念。科普,普及的就是身边的科学文化知识。就拿吃饭来说,每个人都要吃饭,可要合理搭配,吃得营养,吃出健康,就是一门大学问。以需定教,学为所用,是沈阳社区科普大学的办学宗旨。
  学员:“我这都做一辈子饭了,以前都是按照自己的口味,随便吃。现在老师给讲营养配餐,回来觉得自己吃得不对,不懂得科学。以前早上喝牛奶,不爱喝硬喝,胃涨得不好受。到学校老师讲,老年人喝牛奶,每天一杯就够。喝时再吃点面包,牛奶在胃里能多停留一会儿,多吸收。自己回来知道这个了,现在我喝牛奶的方式也改了。”
  老年保健、疾病预防、法律常识、科学健身、公德教育、饮食疗法、心理卫生、家庭护理、现代科技、英语、计算机、书法等都是深受学员们喜爱的授课内容。
  学员:“讲老年简单保健操,什么干洗脸,手梳头,捏捏耳朵摆摆头,坚持每天早上按这个去锻炼。可以说我们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了,健康知识很缺乏,通过这就补上这一课了。”
  讲授这堂英语课的竟然是金发碧眼的美国老师,她的中国名字叫葛兰,是沈阳工业学院聘请的外教,一家人就住在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沈阳社区科普大学兴工九委分校一开学,就吸引了她的注意。在询问了社区主任黄大妈关于社区科普大学的介绍后,主动提出担任大家的英语教师。
  美国教师葛兰:“我的邻居对我和我的全家都很好,所以我很高兴他们也看我说几句话。其实中国人很热情,我能给他们上课,很高兴。我们美国也有这样退休的人来学习,但不叫‘社区科普大学’,退休后我也要在这种地方学习。”

办好科普大学,过硬的师资力量是保障  


沈阳市科协党组书记王运升对开办社区科普大学谈看法
原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厅庭长张瑛接受记者专访


  要想把社区科普大学办好,过硬的师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沈阳市科协创建了由15位专家教授组成的"沈阳社区科普大学讲师团",统一为各分校上课。讲师团成员都是各个专业的资深学者,平时他们的社会活动都很多。但是他们却能积极参加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学活动。
  沈阳医学院客座教授林新:“我作为一个老大学生,我是北大医学院毕业的。我觉得在我日常几十年的工作中,我搞过临床,搞过预防,也搞过行政,就觉得只能是老百姓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健康知识以后,才能够保健康奔小康。所以,市科协让我参加教学工作,我特别高兴,我也非常愿意。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治本的方法。只有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上去了,奔小康才有保障。”
  给社区科普大学学员讲课,不同于普通大学。普通大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科普大学则要实践联系理论。因为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必须用他们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原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厅庭长张瑛:“我在科普大学的讲课当中,主要针对学员的特点。他们都是街道离退休职工、家庭妇女等,对他们需要的法律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给他们讲课,法理要少讲,多讲一些案例,使他们容易理解。”
  安伟是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高级护师,有着30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在给社区科普大学上课之余,她还到社区有病人的家里,亲手教家人日常护理。
  安伟:“我比较年轻,又在职,既要上好班又要上好课,医院领导对我讲课也很支持。怎么摆好工作和讲课的关系呢?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找资料,写讲义。通过在社区科普大学讲课,对自己也是个提高的过程。”
  张恩波,今年已经71岁了,是社区科普大学的讲师,对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他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每一件都能讲清一个科学原理。一些看来十分深奥的科学知识在他的讲解下变得通俗易懂。
  张恩波:“你看这个乒乓球,我往外吹,这乒乓球不往外跑,还粘上了。什么原因呢?你往下一吹,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低压区,气压低,气流的特点由高到低,这点气压高,就把球压上去了。飞机一飞,上面气压就低了,飞机底下压力大,就把它托起来了。”
  张恩波正给学员们说讲飞机起飞的原理。

科普大学进社区,就要解决办学场地问题  

教员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

  要把科普大学办进社区,就要解决办学场地问题。每个科普大学分校的学员都在50名以上,这就要求有一间至少六七十平方米的大房间作为教室。为解决这个问题,沈阳市科协想出了和社区内单位联合办学的办法。沈阳市科普大学迎新分校就和沈阳市机电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
  沈阳市机电学校校长刘兴华:“我们之所以支持办科普大学,就是因为科普大学是一种新生事物。所以我们舍得拿出自己的教室,腾出时间,腾出精力支持科普大学正常的教学活动。”
  置身于信息世界,网络已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但是生活中有相当多的老年人还不会使用电脑。针对这种情况,社区科普大学三经分校在桂林街小学的支持下,利用学生的微机教室,开设了计算机普及课程,学员会打的第一行字,就是"沈阳社区科普大学"。
  桂林街小学校长高金伟:“三经社区科普大学到我校来办学,我们觉得非常好。中国作为一个学习型社会,三经社区科普大学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场地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型社会不仅要求孩子学,老年人也要接受学习。办好社区教育,人人有责。”
  通过在社区科普大学学习,许多学员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感到和社会的联系紧密了,对于社区组织的其它活动也愿意参加了。

教学课题自制指南针

  学员:“现在哪有这样的事儿呀,学习不花钱,还发本和笔,多好哇。”
  记者:“而且一下楼就能上大学了。”
  学员:“对呀,走没用十分钟,也就五分钟吧。我感到我的视野宽了,原来不愿意见人,因为不敢说话。现在说真的,我不怕,说就说,还愿意参加社区的活动了。”
  学员高涨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也极大地鼓舞了科普大学的创办者和组织者。
  沈阳社区科普大学迎新分校校长:“我们有一个学员。在她学习过程中,她外甥结婚和科普大学上课碰上一天了,她没参加外甥的婚礼还照样在科普大学学习。她说她是学习委员,如果自己不学习好了,怎么辅导别人学习。科普大学办有一段时间了,我作为科普大学分校的校长,我真感觉到信心十足。”

社区科普大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学员们在进行文体表演

  各个分校在上文化课的同时,还开设了音乐课、舞蹈课,组建了老年合唱团、时装表演队,丰富了学员的文化生活。
  学员:“原来我不懂乐理,只认识‘12345’,根本不知道什么叫‘12345’,通过科普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唱歌的原理。”
  课间休息时,这些年龄足以做爷爷奶奶的老人,随着欢快的音乐,做起了保健操。
  学员:“原来我们不懂的东西都懂了,饮食,老年健康,还有一些生活上的事儿,社会科学;原来政治都不懂,什么三个代表什么的,现在都懂了,我们都得到提高。原来我们不懂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现在我们都懂老有所乐了。现在又多了一个老有所教。原来想这么大岁数谁教育咱们呢,现在我们懂得了很多知识。”
  据统计表明,截至2001年年底,沈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8.9万人,其中65岁以上达到6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3.7%和8.6%。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沈阳市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先于全国进入老龄化阶段。
  沈阳市科协党组书记王运升:“科协组织觉得在关心下一代的同时,更有必要去关心上一代。创办社区科普大学,一方面解决了老年人因为空巢空庭而带来的寂寞问题,让老年人心理上有了归属感;更重要的是使公众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完)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新闻检索
组合检索 帮助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