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西某乡镇卫生院如民宅般,租赁者全家均住于此(资料)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生产队的解体,东北农村原有的医疗体制也随之日渐衰落、瓦解。而一种适合农民医疗需求的新型医疗制度时至今日还没有建立起来。
目前,东北地区原有的农村三级医疗网络已名存实亡,相当多的乡镇卫生院"黄摊"了,整个农村医疗网络出现"中空"状态,医疗技术上不去,有的网络功能日益弱化,农民当地就医既不方便也不经济。
记者了解到,经营形式多样化的乡镇卫生院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是,缺少发展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投入;以夫妻店、父子店等家庭经营模式为主的乡村卫生所基本上也是"小打小闹",主要开展注射、输液等服务,一旦遇上像"非典"疫情之类的突发疾病,东北农村的医疗机构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其中,既有管理不善、缺乏人才,更有政府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支持等原因。
对此,辽宁省卫生厅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处长马爱群深有感触。他说,近几年卫生投入的比例下滑,卫生事业费用前几年占财政总支出的3%以上,而现在却下降到1.5%,总体来看财政的总"盘子"在扩大,而卫生投入在减少。黑龙江、吉林两省情况也大抵如此,不可否认政府行为在农村医疗卫生中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为农民"就医难"程度。
黑龙江省卫生厅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处处长姜相春介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黑龙江省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都下放到同级乡镇政府管理,此后乡镇卫生院的经费投入便一直陷入严重不足状态:乡镇政府有钱就拔点,没钱就拖欠,且乡镇卫生院自身也缺乏发展资金和人力资源,从而导致"三分天下"的结果。她认为,以黑龙江省现有的农村乡镇一级医疗机构分布及经营状态来看,一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乡镇以下基层基本上处于"束手无策"状态。
"小病进药房、大病坐车到市里进医院"是现在大多数东北农民就医用药的普遍选择。吉林省梨树县蔡家镇农民王桂兰前些日子头疼、呕吐、眼睛失明,在村卫生所打了几天吊瓶没见好转,坐车到了离家几十里远的公主岭市阳光医院,结果6天便治好了。她说:"村里治不了的病,乡镇卫生院也不一定能看明白,不如多花点钱直接去大医院治呢。"
乡镇卫生院大病治不了,小病又治不到,面临着因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患者少、效益差所带来的生存尴尬。吉林省农安县卫生局长马国山反映,更令乡镇卫生院难堪的是,个别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赚钱心切,竟然私下把患者领到自己的家里,使得本来生存维艰的乡镇卫生院"雪上加霜"。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卫生主管部门目前正在积极想办法,尽快修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漏洞",但由于东北地区的县级财政多为"吃饭财政",即使多次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但还是普通感到力不从心,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