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n.xinhuanet.com
 频道首页 | | 旅游在辽宁 | 专题集粹 | 记者专| 政府在线 | 时事点评 | 健康人生
   杰出人物 | 证 券 | IT互联网 | 关注就业| 流行时尚 | 房产天地 | 汽车世界 | 分社简介

                     2003/8/27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手机短信日益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人们传送和接收信息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据统计,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2.5亿,平均每天有超过3亿条短信在用户之间传送。但第五媒体的发展目前却陷入了泥沙俱下的局面,“讨人嫌”的广告短信,令人面红耳赤的黄色信息……无孔不入地通过拇指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甚至侵染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致于遭到了从普通用户到上层管理者的一致质疑。曾经给人很多欢乐的手机短信如今却让人忧愁不已。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66068671
     63071128---8067
传真:66063682

E-mail:jiaodian@xinhuanet.com

 策划:陈孟阳 记者:徐扬 姚剑锋 摄影:谢环驰 姚剑锋 编辑/制作:韩奇峰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骗钱揽财——躲在暗处到处撒网捞钱  

  

  “代办各种证件”的短信打着无所不能的招牌钻入我们的视野,学历证、驾驶证、职称证、身份证……,没有做不

这样的短信很多人都收到过

到,只有想不到。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手机用户,几乎每个人都受到过这种短信的骚扰。

  今年4月,东北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小冯因为没实习而没有实习单位的鉴定,急得直上火,因为学校规定,实习有3个学分,学分不够是不能毕业和领到学位的。就在这个时候,小冯却意外的收到了一条自称是东南亚某某有限公司的短信,说该公司承揽一切证件、文凭的办理,并留下了联系电话。小冯照着这个电话号码打过去说明情况,对方是一个说南方口音的人,他说没问题,但需要先付200块钱。
  小冯照着那个男子的话去了一家银行汇款,巧的是碰见了一个中年妇女,她也是来寄钱办理证件的,两个人还探讨了一下真假虚实的问题,可最后两个人还是犹犹豫豫的把钱寄出去了。


  钱寄了出去,就石沉大海了,打电话总也打不通,小冯后悔不迭。他说,自己那时真是撞了邪了,以后再也不信那种短信了,遇到就删。
办理通信业务的人络绎不绝


  这种事情在不少人看来是手段拙劣,可信度极低,可就是在那些人的花言巧语下仍然屡试不爽,频频得手,赚得是骗人者钵满盆溢,受骗者赔钱又生气。


  据辽宁省通信管理局的有关人士介绍,由于目前手机用户注册并不严格,很多用户不用自己的身份证、或者一张身份证可以办理多个手机号,很难追根溯源,查到到底谁躲在暗处,用手机短信到处发出各种骗人信息,以达到揽财目的。

  实际上,现阶段短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监管真空的状态,发什么、谁在发、谁承担后果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为此,省通信管理局日前正在起草《辽宁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净化手机短信提供更为明确的规章制度。

黄色短信——精神鸦片荼毒纯净心灵  

 

手机成为人们的主要交流工具

  如果你是手机用户,也许曾收到过下面这样的短信,“丈夫出差回来,与妻子亲热,激情之后对妻子说,可以再来一次吗?妻子羞涩的说,那得再加50块钱。”这样的短信在网上比比皆是,还算不上什么带“色”的短信,在人们的手机之间也传送地乐此不疲。一般的成年人看完之后笑笑倒也罢了,可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看了又怎么样呢?

  据《法制日报》报道,一位张姓家长每天下班前都有一项必做的工作:清理一下自己当天收到的手机短信,删除掉那些黄段子。原因是家中有个12岁的儿子。调皮的儿子很喜欢摆弄爸爸的手机,张先生说,不能让儿子看到那样的成人笑话。

  另据调查,15至25岁的年轻人是我国手机短信的主要使用群体,每人每天平均要发送短信5.2条。(《中国青年报》2002年9月26日)。黄色短信和其他黄毒一样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甚至会诱导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上短信也有“黄色”嫌疑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思明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黄色信息扭曲并夸大了性本身的快乐,极易侵蚀青少年,是对青少年的精神污染,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和误导。

  6月24日,一篇名为《站直喽,别趴下:十问张朝阳、丁磊、汪延》,在一些网站的论坛中广为“流传”,引起了网民们的热烈讨论。该文的作者,辽宁渤海大学的教师王吉鹏就我国三大著名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是否涉嫌网络色情经营,以及他们是否限制未成年人进入某些栏目而要担负道义甚至法律责任,提出质问。

  王吉鹏此举源于无意中发现一个朋友13岁的女儿的手机里有十几条黄色短信,其中一部分是同学们互相发的,另一部分是这个女孩从网上下载的。

各大网站围绕短信做足了文章

  互联网反黄运动的倡导者方兴东在接受《辽宁日报》采访时说,我国一些互连网站的许多内容都已经属于网络色情的范畴。以这些网站的短信平台为枢纽,已经构建起中小网站加盟的短信“产业链”。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其中许多内容已经成为“硬色情”,青少年将成为主要受害者。

  但也有人表示,黄色短信的界定将是一大难题,有的短信并不是赤裸裸的表述,而是打“擦边球”,这将对管理带来新的问题。此外,一些家长还说,既担心孩子看到不健康的短信,又不敢随便看孩子的手机,怕侵犯孩子的隐私。

虚假消息——破坏社会秩序的指间杀手  

  
  

警方已经介入与短信有关的案件

  “‘非典’是恐怖分子发动的细菌战。现在,生物学专家已经破译出了‘非典’的基因密码,用英文字母组合起来却是‘美国制造’。”这种现在让人听起来啼笑皆非的东西曾经使一些人信以为真。

  “非典”肆虐期间,北京市警方逮捕了一名散布“北京要封城”的造谣者。在辽宁省,也出现了“大连要封城”、“沈阳要封城”、“某某大学出现非典病例”的谣言短信,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如果听任这样的“小道消息”通过手机短信四处传播,势必会危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也许某些发信者的本意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条几十个字的短信变成了很多人的恐惧,但事实上短信“一传十、十传百”的特殊功能极大地放大了谣言的破坏力。

  据辽宁省通信管理局网络信息安全处的韩处长介绍,很多不法分子采取群发的方式,购买很多用身份证或者假身份证办理手机卡,通过专线与计算机相连接,通过互联网选定的区段号发布虚假有害信息。
韩处长说,辽宁一天约有700-800万条短信在用户之间传播,并呈增长趋势;据群众举报和我们掌握材料,每天全省大约有300-400条有害信息通过手机短信传播,其中不乏以破化社会安定团结、侮辱诽谤人格尊严、诈骗赌博传播色情为内容的有害信息,可以说对手机短信的监督管理迫在眉睫。

年轻人热衷于发短信


  辽宁省日前开始了一次清理有害手机短信行动,这次行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和《辽宁省电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韩处长说,信息产业、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猛,而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对新兴业务和技术的规范发展约束不够,造成了目前这样鱼龙混杂的局面。

  据报道,广西通信管理部门2002年出台了《移动网短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移动通信短信息业务经营者(包括移动、联通、网站等)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接入的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监督管理,严防有害短信息从本系统的短信息中心发出。

  今年5月,广东省通信管理局颁布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短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取得经营许可,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与未取得短信息经营许可者合作经营短信息服务。

代人受过——便捷快乐才是健康之路  


手机服务提供商不断推出新的手机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手机短信毕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捷和快乐。随着拇指的轻轻摁动,人们日常开不了口的话就可以通过短信这个桥梁到达心灵的彼岸。据报道,短信求爱、短信求婚在英国已经流行开来。在我国,“指间情缘”在不少天各一方的恋人之间颇为盛行。身处东北的小侯的女友在南方,两人每天都通一会儿电话,电话之后的节目就是短信。小侯说,长途话费太贵,短信一条才一毛钱,而且别人还看不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俩都挺喜欢这种交流方式的。

  短信拜年近年来也开始兴起。几句精巧的拜年语,亦庄亦谐,暖人心房。所有人在大年除夕夜接到这样的短信,心里都热呼呼的。据统计,2002年大年夜,一个小时之内,全国手机用户就发送了2000多万条短信。而2003年除夕,仅北京移动一天的短信发送量就达到了5000万条以上。

  手机短信不仅给普通人带来了快乐,而且给办公带了便捷和高效。如今,公司要向员工通知事情,用不着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了,而可以采取手机短信群发的方式告知。

  据媒体报道,从北京乘坐国航航班的旅客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及时了解航班动态,当航班出现变化时,航空公司会及时以短信的方式告诉旅客。只要旅客购买机票时留下手机号,就不会再因走错登机口或者忘记登机时间而错过航班了。

  此外,百姓每天都可以频繁地从电视广播中看到和听到“移动用户请发短信到XXXX,联通用户请发短信到XXXX”,短信已经成为一种被公众认可和接受的沟通方式。短信求职、短信捐款、短信购物、天气短信等方式也悄然兴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阵阵新意。

我们何时能露出会心的微笑呢


  “非典”期间,短信成为人们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见面少了,短信多了,人与人的感情并没有因为非典的阻隔而淡化。大学生小于说,学校封校的时候,自己一天要给家人和朋友发几十条短信。记得在自己最苦闷的时候,北京的同学发来的一条短信,“相信祖国,相信科学、相信自己”,这条短信给予了自己很大的信心,帮助自己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传播学专家李秋说,与传统的交流方式相比,短信的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交流。除了便捷、经济外,还具有“无限移动”的特点,是一种独特的电子媒介,私秘性很好,是一种个性很强的东西,而且有着向“全媒体”(如彩信手机的功能)发展的趋势,因此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同时,手机短信也是一种“一对一”的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具有直接性和针对性。李秋说,传统媒体是建立在传播者和受众相分离的基础上的,而短信实现了二者的融合,具有更大的平等性。

  李秋指出,手机短信被称为“第五媒体”,只是一种民间说法。可以说,目前手机短信出现的问题与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它有很大的关系。“非典”期间,手机短信的威力显现出来,广东疫情的消息之所以传播得如此之快,手机短信起到重要作用。正如凶器本没有错,错在某些人用它行凶才成为了凶器一样,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它本身出了错。短信从兴起到现在,不过三两年时间,是新生事物,鱼龙混杂也在所难免。规范秩序不是限制发展,加强监管不能因噎废食,只有在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因势利导,才能从根本上净化短信市场,使“第五媒体”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完)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新闻检索
组合检索 帮助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