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n.xinhuanet.com
 频道首页 | | 旅游在辽宁 | 专题集粹 | 记者专栏| 政府在线 | 时事点评 | 健康人生
   杰出人物 | 证 券 | IT互联网 | 关注就业| 流行时尚 | 房产天地 | 汽车世界 | 分社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网谈 <<< 往期内容 >>>

2004/03/18

  上个世纪的最后两年,大学“象牙塔”突然离向往它的人近了很多——大学扩招了。“天之骄子”们完全沉浸在美梦成真的喜悦之中,真的成了生活在“与世界或现实隔绝的梦想境界”中的一代,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四年后自己跌落凡间时将会是怎样的痛楚和无助。于是,“就业难”取代“扩招”,成了有关大学生的关键词。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024—23828522
     024—23828523

E-mail:lnwork@xinhuanet.com

新华网辽宁频道 策划:陈孟阳 文字:姚剑锋 陈黎明 王莹 摄影:李钢 编辑:王晓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各种人才招聘洽谈活动都是人头攒动
竞争与选择同时进行
“快餐型用工”阻碍大学毕业生就业  

  

  据教育部2001年的估算,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预计37万人待业;2003年52万人待业;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而实际上在2003年6月底,就已有100万毕业生去向未定,比当初教育部预计人数要足足多了近50万!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的困难是远远超出想象的。

  记者近期在对沈阳的人才招聘会暗访时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有经验的、即用型人才,企业的这种“快餐型”用工方式给大学毕业生就业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沈阳市人才市场招聘栏里的招聘信息中,许多用人单位已经不再对学历进行限制,但80%以上的招聘单位则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

  河北电力学校应届毕业生任春梅说:“我参加了好几场招聘会了,大多需要经验,我至今还没找到工作。一来到这种招聘会就心里没底,因为经验本身就不足,而且还有挺多有经验的人在和我们竞争。”

  辽宁波导销售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说,我们确实需要有经验的,现在的市场变化非常快,只有行业经验背景丰富的人才能适应这个市场,才能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在中央电视台大型人力资源栏目《绝对挑战》近7期的节目中,其中有5次企业在最终选择适合人选时都提到了:他(她)有较好的行业经验背景。

  沈阳市人才市场交易中心主任孟庆伟认为,目前人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具备相当经验而且又想跳槽的人,大学生和这些人比起来显得竞争力太弱。

  与此同时,大学生的跳槽风也更加重了一些企业“快餐用工”程度。福建省福州市从事橱柜行业的陈明浩先生最近颇为苦恼,因为公司精心培养的两名大学生被对手用高薪“挖”走了。他说橱柜行业主要的竞争就是人才尤其是销售人才的竞争,公司为了“忠诚度”大多挑选刚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为了培育这批人的成长,公司付出了相当的人力物力成本。没想到的是,一年过去了,原来对橱柜行业、对营销一问三不知的大学生已慢慢上了轨道,最优秀的两名把我给“炒了”。

  吉林的一家绿色肉制品企业的招聘人员说,企业是市场的企业,用工也必然要遵循市场规律。一方面如果我们雇佣这些没有经验的大学生,虽然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都有,但是他们无法马上投入到真正工作中,而且一旦他们对工作驾轻就熟又开始跳槽,这样一来企业的“成本”就太大了。另一方面,社会上又有许多具有相当经验而且又想跳槽的人,那我为什么不用这些人呢?

  人才市场上的这种情况给大学生就业心理带来了一定影响,东北大学应届毕业生唐丽雯说,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招聘会后给我择业自信心很大打击,自己觉得好象大学学的东西都白费了。

  孟庆伟说,从近两年人才市场的情况看,传统的以学历等身份条件取人的观念向以“能力”取人的方向变化。这种趋势削弱了大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沈阳市人才市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韩宏兴说,针对人才市场上出现的这种状况,解决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要降低;二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使自己的知识更贴近市场,能力要更全面,以弥补缺乏经验的不足。

某人才招聘会的售票点,大学生争着购票
几名大学生在拥挤的招聘会上填表
热门专业遭遇“寒冬”  

  记者近期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做暗访时发现,会计这门原本很吃香的专业,却在今年遭遇了“寒冬”。几乎超过90%的招聘单位对没有经验的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难道会计毕业生没有出路了吗?暗访使记者发现了其中原因。

  在招聘会现场,辽宁奥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会计招聘条件是需有工作经验及中级职称,招聘人员对扮成应聘者的记者说:“你们刚毕业的大学生要考中级职称怎么也得三、四年,我这儿报名应聘会计的很多,你们竞争力比较弱。”

  沈阳金德铝塑复合管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是东北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的,他对记者说:“刚毕业根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是要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哪儿有企业能让刚毕业的大学生管企业的帐呀。”

  他现在在金德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两年多了,从未见公司招过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记者表示自己是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本科生,想找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所长的岗位,他建议说:“我们这是大公司,你到这儿来做文员比较适合,每天就是操作一下办公软件、发传真、复印材料什么的,工作很轻松。”

  一个人神秘地把记者拉到一边,小声说:“我看你找了这么半天了,也别找了,我是浙江一家鞋业公司驻沈阳办事处的会计,马上要调到南京去工作了,你看愿不愿意接替我的工作?需要做的报表很简单,你只需做好内帐(即只给公司内部看的帐)就行了,无非是成本核算之类的,每个月再汇总做一张月报表,你是本科毕业生,一定能应付。”

  记者发现,在辽宁宏远集团、辽宁正业企业集团等多家企业的招聘要求上都写着会计必须有3年到10年不等的工作经验,职称要求也分别为助理会计师、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等,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几乎没有。在记者的一再恳求下,辽宁宏远集团的招聘人员答应让记者填张表格,并表示,表格填完后,也只能是把记者的资料存档,就算进入公司,也必须先从出纳做起,几年之内接触不到账目。

  一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招聘会上看见记者的应聘过程,说:“一看你就没参加过几场招聘会,现在招会计的都招会做帐的。”

  “做什么帐?”记者问。

  “做假帐啊!这你都不知道?”那位看起来很有经验的毕业生回答说。

  一位会计专业的在读研究生表示,只招收有经验的会计是企业的急功近利行为,大大减少了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但他并不为此事担心,三年的硕士课程,有很多协助导师完成会计实务工作的机会,同时,毕业前还有一年的实习期,足够自己培养相当的会计经验。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吴大军表示,“有经验”确实是大学毕业生的弱项,关键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实习过少。前几年,深圳、大连、杭州的一些会计事务所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接纳过不少学生去实习,后来国家出台政策要求实习单位必须给予学生一定金额的实习工资,从此这些单位接收的实习生越来越少了。还有一些企业,本来答应学生去实习,但只提供给学生空白的账簿和原始凭证,并表示,账簿是商业秘密,不能提供给学生。

  不能到企业去实习的学生只能在学校实习,而学校的实习经费有限,两个月的实习期,每个学生一天只有1.33元,学校实验室的条件也有限,虽然可提供手工和计算机两种模式的业务,但与企业的会计实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吴大军说,近几年因扩招学生人数有了大幅增加,同时,由于会计是个热门专业,很多综合类院校、理工科院校不顾师资力量,纷纷增设会计专业,造成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为增加学生的实务能力,学校定期安排授课教师到事务所、企业从事实践工作;同时,随时根据会计制度的变化调整教学计划,更新学生所学内容;还经常邀请专家、财政部门官员来学校进行讲座、研讨活动。

大学毕业生求职夙敌:期望值仍居高不下  


寻找未来
招聘展位前挤满了人

  记者近期在人才市场暗访时发现,因就业期望值过高而导致求职不利的毕业生仍不在少数。沈阳市人才市场交易中心主任孟庆伟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识到了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到了实际找工作时,由于不愿下基层,对职位、工资水平要求过高等心态导致的人才供需错位,仍是阻碍大学毕业生正常就业的主要原因。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2003届本科毕业生小罗在回顾自己的求职经历时十分感慨。她学业成绩优异,作为系学生会主席,看上去远比同龄人精明、干练。在长达半年的求职过程中,她以超常的自信和要求“吓跑了”许多相当不错的单位。最后眼看许多条件远不如自己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自己工作却还没有着落,只好投入了考研大军。

  沈阳市人才中心的调查显示,以往未签约者中超过80%的毕业生属于因期望值过高而未签约。有些毕业生甚至有“不理想的工作不去,宁愿等一等”的念头。尽管各种就业指导课不断向毕业生传送降低期望值的信息,实际调查证明没有多少人真正听到了心里去。孟庆伟说,一方面招聘广告上频频出现的“经验”一词打击着毕业生找工作的自信,另一方面,又很少有人愿意踏踏实实去弥补“经验”的不足。

  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届毕业生小李在接受采访时称,在当前的形势下放低对工作的要求是“明智之举”。但紧跟着在回答“你愿意前往应聘的岗位有哪些?”时,她的回答是“管理、策划”,并明确表示,不愿意从事基层的营销工作,因为“辛苦,工资待遇也没有保障”。

  在一场专门为毕业生举行的“双选会”上,记者发现多数人处于观望状态,一些已经签约的人也来参加,“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单位”。 一些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非IT企业不签,他们一方面抱怨来学校的IT企业少,一方面看不上需要他们的中小企业。

  沈阳市人才市场中心对外交流部副部长马伟光分析说,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主要体现在高薪与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彭明坦言,“我找工作的要求就是月薪必须2000元以上”。他说,“我来自农村,不怕吃苦。但是四年的大学花了家里不少钱 ,在银行还有2万元的助学贷款等着还,工资太低,没办法解决问题。”

  “现实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就业后也难以走出“期望与现实矛盾”的心理误区。马伟光说,“先就业后择业”的提出,本意是希望大学生不要眼高手低,能够从基层做起,在适应社会并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之后理性选择职位。但许多大学生却理解为“跳槽”的暗示。沈阳市新来福实业有限公司南塔店邸经理无奈地说,公司非常需要有学历、高素质的大学生,可是以公司目前的实力只能充当“跳板”,一旦大学生“翅膀硬了”或一有好点的机会马上甩手就走,让人十分失望。

  沈阳市人才市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韩宏兴说,造成大学生求职期望居高不下有“客观”的因素,比如,受教育“成本”超出一些家庭的支付能力,期望能尽快得到回报等,但毕业生必须在期望值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平和的心态踏踏实实走好职场的每一步。

使知识适应市场能使大学生避免经验匮乏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否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机遇?

  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快餐型”用工方式给大学毕业生就业进一步增加了难度。一些专家指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使自己的知识更贴近市场,能力要更全面,以弥补缺乏经验的不足。

  沈阳市人才市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韩宏兴说,有人认为大学生的天职主要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后未必在经济领域工作,有无市场观念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竞争,引入到大学生的就业之中。

  他说,当代大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率不足30%,多数用人单位反映大学的知识占有率和转化使用率偏低。这些问题的后面,反映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错位。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门时就应清醒地对自己所要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哪些是基础性的,哪些是实用性的,哪些具有市场价值,哪些具备转化条件,哪些需要深化,哪些需要转化,这种作法叫做知识鉴别能力。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当前就业市场的热点和需求。

  沈阳市人才市场交易中心主任孟庆伟说,大学生要学会知识性就业的本领,不但要学会深化知识、转化知识,也要善于抛弃知识,让各种知识按照社会需要重新组合,张扬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并学会按照营销的观点来推销自己,抛弃过时的知识并学会在抛弃中寻求需要的,按照动态的社会需求重组知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才不是那些学过多少知识的人,而是那些能承担风险、不循规蹈矩的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看,人才的技能更甚于学历。

  孟庆伟认为,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各种知识,将来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否能产生经济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自己是否具有市场意识。因为无论你的专业知识如何扎实精深,设计出来的产品不管有多先进,如果缺乏市场意识,不能转化成受社会欢迎的商品,仍然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你的成绩以及你本人依然不会被社会承认,依然难于对社会做出贡献。具有市场意识,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的明显标志之一。

  孟庆伟建议,大学生要改变陈旧思维,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努力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利用见习、实习、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机会主动与用人单位接触。毕业生要瞄准人才大市场,不要只盯住市场的一角,而丢掉广阔的市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西部地区等都是择业的好地方。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享乐。(完)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新闻检索
组合检索 帮助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