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n.xinhuanet.com
 频道首页 | | 旅游在辽宁 | 专题集粹 | 记者专栏| 政府在线 | 时事点评 | 健康人生
   杰出人物 | 证 券 | IT互联网 | 关注就业| 流行时尚 | 房产天地 | 汽车世界 | 分社简介


2005/07/07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辽宁西部陆续出土了20余个门类数以千计的精美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分布之广、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好、信息之全轰动了世界。辽西热河生物群(属于距今1.25-1.2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期的陆生生物)与云南澄江动物群(距今5.3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早期的海洋生物)一道,成为我国一北一南两个百年不遇的世界级化石宝库。
  但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辽西古生物化石在带给中国丰硕科研成果和全民族喜悦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巨大忧虑。私挖盗采屡禁不止,伪造走私愈演愈烈,"合法发掘"中的破坏令人痛心,以"化石入股"招商引资更引来强烈质疑。

特别声明: 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024—23828522
     024—23828523

E-mail:lnwork@xinhuanet.com

新华网辽宁频道  策划:辽宁分社总编室  文:魏运亨 图:谢环驰  编辑/制作:王超
  辽宁西部是贫瘠而富有的一片土地。说其贫瘠,是因为这里十年九旱,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说其富有,是因为她有上苍赐予的两张名片:中华民族五千年前孕育的初始文明――红山文化,以及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圣地"的热河古生物群化石。
   1.2亿年前"热河生物群"的乐园  

凌源化石产地
北票化石产地

  辽西为什么会蕴藏着如此丰富而精美的古生物化石?这要从当时它的特殊地理环境讲起。据科学家考证,中生代侏罗―白垩纪早期(距今1.75至1.2亿年),当世界大多数地方还是海水茫茫的时候,亚洲东部区域已抬升为陆地。那时,辽西一带淡水湖泊星罗棋布,气候也相当湿润。各种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的裸子植物高大茂盛,高等的开花被子植物也开始出现。湖泊之中,1米左右的鲟鱼、弓鳍鱼等穿梭嬉戏;湖畔沼泽中,螈、蟾、龟、'鳄'等两栖类、爬行类四处游走;翼龙、恐龙及原始鸟类迅速进化;五尖张和兽、金氏热河兽等原始哺乳类动物正在大量繁衍。可以想象,白垩纪早期的生态景象已相当丰富多样,是中生代动植物生长进化的一片乐土。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加剧,辽西一带的火山长时间间歇式喷发,大量的火山灰遮云蔽日,有毒气体弥漫空间,一次次导致大量生物瞬间死亡,并被火山灰迅速掩埋。亿万斯年过去了,它们变成了岩层中精美的古生物化石,呈现在人们眼前。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辽西陆续出土了20余个门类成千上万件的精美古生物化石,其中既包括古植物化石,更包括腹足类、昆虫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龟、蜥蜴、翼龙、恐龙等)、鸟类和原始哺乳类等动物化石。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好、信息之全轰动了世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辽西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几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对研究"带羽毛的恐龙"与鸟类起源和羽毛起源的关系,对探讨早期鸟类的演化,对考证早期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辐射等均具有巨大价值。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奥斯特罗姆感叹道:"世界上没有其它地方在如此关键的时间,保存如此完好的、如此多的化石群落!"

 
   我国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举世瞩目
 

古生物鸟化石
古生物鸟化石

  辽西的古生物化石群的发现让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眼前一亮,欣喜若狂。我国学者更是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取得了一大批轰动性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仅近五六年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热河脊椎动物群课题组"的10名学者,就发表了100多篇科学论文,内有20余篇发表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上。
  这里记者仅举几个例子:
  华夏鸟――1990年,古鱼类研究生周忠和到了朝阳县波罗赤。他是来找这一带大量存在的鲟鱼化石的,没想到一锤子下去,没砸出鱼,倒砸出了当时发现的白垩纪最完整的一只鸟。周忠和也从此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成为世界上著名的鸟类研究学者。由于华夏鸟是研究人员亲自发掘研究的,地点、层位清楚,所以它的发现对后来辽西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孔子鸟――继德国始祖鸟发现百年后,我国学者1993年在辽西发现的最原始的陆相沉积地层内的鸟类。侯连海研究员认为,孔子鸟化石不仅特征很原始,而且还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具有角质喙的鸟类。英国的最著名的学术刊物《自然》发表了中国学者的研究报告。美国的《发现》杂志两度评孔子鸟是该年度全球百项重大科技新闻之一。从此之后,辽西"飞"出的鸟越来越多,除了不同形态的孔子鸟之外,有个体非常小的娇小辽西鸟、有个体很大的会鸟、热河鸟等等。
  小盗龙――世界上最小(只有鸡一般大)的恐龙,其中的顾氏小盗龙亦被称作"有4个翅膀的恐龙"。我国学者有关论文2000,2003 年分别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赵氏小盗龙后足具有非常弯曲的爪子,它的第一趾的形态和位置也接近于始祖鸟和孔子鸟,是第一种具有明显树栖特征的恐龙。4个翅膀恐龙的发现对研究鸟类的起源具有重要的价值,2003年被评为我国的十大科技进展。
  首枚翼龙的胚胎化石――2004年我国学者发现世界上首枚翼龙的胚胎化石,第一次证实了翼龙孵蛋的古老假说。美国《发现》杂志随后将它评为全球本年度100项科学新闻之一。
  五尖张和兽――是目前惟一保存完整骨架的对齿兽类,其前肢姿态处于外展趴卧与内收直立之间,兼有树上和地面活动的能力,是原始兽类中趋于以地面活动为主的成员。其一系列过渡性质的特征,为现生兽类形态特征的起源与演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辽宁古果、中华古果、十字中华果――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原始被子植物的发现多次刊登在著名的"科学"杂志的封面。

                                      
  盗挖造假让中国人蒙羞
 

四合屯挖掘现场
四合屯全景

  辽西这样穷乡僻壤的地方,一旦农民知道过去砌墙铺炕面的石板,竟然是值钱的宝贝,那随后的疯狂可想而知。有知情者告诉记者,辽西古生物化石的核心产区,前些年几乎被农民盗挖滥采得面目全非。一位多年在辽西组织发掘的中科院学者说:"辽西现在好多地方都是一个坑接一个坑。垂直打洞十几米,再在下边横着挖。"
  没有人知道这些年农民盗挖滥采了多少件珍贵化石。但有三个事实可以从反面证明情况的严重:一是1996年,中国不同研究单位的两位学者,一个宣布发现了一种"原始鸟类",一个声称发现了"带羽毛的恐龙"。其实,他们依据的标本都来自北票市四合屯一个农民手里。这个人将标本一分为二,正模、负模分别卖给了北京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二是中科院侯连海研究员曾在北京潘家园文物贩子手中见到几十只孔子鸟化石,但破坏的没有一只能进行研究。三是在华盛顿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古鸟类大会上,美国的化石贩子竟拿着10张孔子鸟化石的照片在公开兜售。
  一些财迷心窍的化石贩子,近些年对化石拼接造假越来越猖獗,也让中国的尊严蒙羞。1999年11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根据一个拼凑的走私化石,刊登了有关中国"古盗鸟"的科普文章,结果惹得满城风雨,名声扫地。据中科院学者徐星考证,那块走私化石的头和身体部分是一只鸟,而尾巴则是一个驰龙的。这件事情的直接恶果是,许多顶级的学术杂志,对中国古生物研究的学术论文审查更严,眼光更挑剔。外国人对中国化石的造假已不胜紧张和恐惧。一位中科院学者告诉记者,他们根据农民提供的化石,研究发现了满洲鳄吃食同类(成年满洲鳄肚子里有7个幼年个体的脑袋)的证据,但学术论文并没有被《自然》杂志采纳,理由是研究人员没有直接参加化石的发掘。 没有办法,这个重大发现只能刊登在中国的《科学通报》上,影响力大打折扣。
  除了这些非法的盗挖滥采,一些获得了合法发掘权的部门单位,因为缺少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也造成新的化石资源破坏。据记者了解,沈阳某高校组织的一个化石发掘队,去年申请并获得批准的发掘面积竟高达1800平方米(而中科院的专业发掘一般只在200平方米左右)。在朝阳县大平房镇原家洼村,他们雇用了40多名民工,大坑挖了十几米深,甚至动用了挖掘机和推土机。中科院院士、"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戎嘉余,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旭,巴西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凯勒以及美国堪萨斯大学博物馆苗得岁博士,对此都十分震惊和痛心。两位院士指出,辽西拥有被国际同行公认的世界上最好的化石材料。德国发现始祖鸟100多年了,采集到的标本不到10件。而辽西出土了上千件珍贵的中生代古生物化石,这是上天赐给中华大地的瑰宝,必须像爱护眼珠一样加以保护。即使是经过批准的合法发掘也要讲科学,而乱用机械极有可能把保存各种珍贵信息的岩石层和标本全都毁掉。


  以"化石入股"招商引资是耶?非耶?
 

四合屯剖面

  前不久,辽宁省义县决定"用化石资源入股",与某外商合资建设地质公园。消息传开,社会哗然。
  据义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兼宜州化石馆馆长高家俊介绍,合建的地质公园坐落在义县头台乡河夹心村北山,是一处盛产古生物化石的地方。义县以化石资源入股,德国某客商投资100万欧元入股(持股51%),合资合作协议已经在4月29日签订。据高副局长披露,双方合作经营期为40年,古生物地质公园内将建立大型阶梯式地质剖面一座,古生物化石展览馆一座,以及其它园林景观设计。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的一位官员表示,此事他们知道,也非常支持,是一件好事。
  按照《文物法》规定,珍贵的化石亦属文物保护范畴。而在中国,拿珍贵文物入股与外商合资并牟取商业利益的例子,似乎还前所未闻。中科院两位知名古生物学者质疑说,外商投资一般都要讲回报,义县交通偏僻,又非旅游热点,这位外商是不是瞄准了古生物化石而来?据这两位学者介绍,义县是非常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地质上属义县组的上部(距今1.21亿年――1.20亿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曾在义县金刚山一带发现了满洲龟、满洲鳄、矢部龙(小蜥蜴)等化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科院学者又根据农民提供的化石,研究发现了世界第一枚翼龙胚胎、世界上最完整最早的鸟胚胎、腿上有飞羽的鸟等,科研成果均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和《自然》上,引起学术界轰动。
  这两位学者指出,前些年已发生过中国珍贵鸟和恐龙化石走私到德国的丑闻。如果中方缺少对外商控股公司背景的真正了解,如果缺少对这类合资是否符合中国法律的严格论证,不仅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可能再度流失境外(那种损失远比100万欧元大得多),而且对我国的古生物学研究也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辽西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是辽宁最有希望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的一个项目。人们盼望从中得到更多好消息,而不希望忧心焦虑的事情接踵而来。(完)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Email:lnwork@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