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02年全国话剧新剧目交流汇演”期间,北京也正在上演一部大戏《见人说人话》,从剧名上看,就不同于正在沈阳展演的剧目,但这仅仅是表面上的区别,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双方的体制,一个是国家政府补贴扶持,一个是独立制作人靠市场运作。
|
中国话研会副会长、专家——林克欢 |
中国话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克欢说:“目前我国话剧界开始出现两种体制并存,共同竞争繁荣的局面。”
《阳光地带》
|
《去年冬天》
|
据专家介绍,我国话剧以前一直是靠政府拨款扶持,这种单一的体制已延续多年,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企业投资、实行独立制作人的体制。经过近一段时期的发展,这种体制已经在全国发展壮大,形成了与“国营”体制相提并论的局面,演出剧目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传统体制下艺术团体排练上演的剧目。这种现象在东南沿海尤其是广东表现尤其突出。 实行独立制作人的新体制话剧,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重视市场化运作。企业投资话剧,实际是把话剧当作一个商品,从中获益。因此,往往是在运作前先搞大量的市场调查,上演前,就开始展开宣传攻势,引起观众的注意,同时利用大牌明星的号召力来吸引观众,最典型的是话剧《托儿》。正在北京上演的《见人说人话》,也请来了喜剧明星蔡明助阵。
专家们指出,应当注意的是,这种“私营话剧”虽然在内容上追求通俗,以求赢得市场。但在艺术上也在不断提高。 针对“私营话剧”咄咄逼人之势,专家建议,由国家补贴、扶持的“市”字号、“省”字号、“国”字号的剧院团也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在剧本创作、艺术创新上应有新的突破;“国营剧院”不缺乏人才,关键是如何管理、使用好人才;在剧目演出中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也是紧迫而重要的新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