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n.xinhuanet.com
 频道首页 | | 旅游在辽宁 | 专题集粹 | 记者专栏| 政府在线 | 时事点评 | 健康人生
   杰出人物 | 证 券 | IT互联网 | 关注就业| 流行时尚 | 房产天地 | 汽车世界 | 分社简介

                                                          2003/12/18 

  党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给国有经济占大头的东北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绝好商机。在观念的碰撞中东北国企急于与全国知名的民企或民企集团牵手,以此来实现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近日,在“2003中国民营企业文化论坛”上,全国著名民营企业家以民营经济与东北振兴为主题,就他们担心的问题向与会者敞开了心扉。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024-23828522
Email:lnwork@xinhuanet.com
 策划:陈孟阳 记者: 姜敏、陈黎明 摄影:郑雷、韩奇峰 编辑/制作: 韩奇峰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民企参与国企改革的障碍难除  

 
“2003中国民营企业文化论坛”会场
沈阳机床集团向民营企业抛出橄榄枝
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说,东北经济相对落后,市场化程度偏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营经济比重过低,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目前全国国有经济比重平均占40%,沿海发达省份一般都低于30%,而东北三省都在70%以上。东北要快速振兴必须发展民营经济,吸收民营资本,以解决国企体制创新和就业两大难题。

  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说,东北的国有企业多、国有资本过于集中,给东北经济发展带来阻碍,但国有企业科技力量强,技术基础雄厚;欠缺的是体制僵化、历史负担过重。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企改革,既可以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潜在优势,又可以直接进入新兴行业。

  现在,沈阳市的国有企业已频频向民营企业“暗送秋波”。该市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中,对国有大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中小企业全部放开,劣势企业实行破产处理。11月下旬,沈阳新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沈阳市房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拥有的81.76%国家股股权专售给沈阳国叶热电有限公司和汕头联美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股权退出控股地位,“新北”公司转为多元投资的股份制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沈飞股份有限公司、化工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也都向民营企业发出了合作的信号。

  良好的发展态势背后,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对民企在东北的际遇表示种种担心。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成长司非国有经济处处长顾强认为,目前民营企业在参与国营企业改造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障碍,除了已受到关注的财产保护问题、市场准入问题、公平竞争问题外,观念落后、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等都成为民营企业家的现实障碍。

  民营企业家说,尽管国家对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如降低市场准入、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等。但是地方如何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真正给民营企业家一个安全放心的发展环境则是地方政府应该尽快解决的问题。

  顾强说,思想、观念障碍是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必须克服的一个主要障碍。一些国有企业管理比较好的团队对民间资本的参与存在抵触。尤其是东北一些企业的职工在企业转制后,观念没有真正进入市场,造成民营企业进入后带来一系列问题。

  顾强说,国有企业的历史负担如何解决是民营企业参与国营企业改革当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东北很多企业是特大型企业,职工非常多,资产存量大,净资产也非常大。尽管民营企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参与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承接能力仍是主要障碍。

  北京康德集团董事长钟玉说,当前民营企业在参与东北振兴中主要面临着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资本环境、观念环境四大环境的改善问题。            


 
 “中梗阻”现象令人忧  

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
沃尔玛购物广场

  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莫过于软环境建设。他们说,到哪个城市、哪个地区投资兴业,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看当地的“软环境”。“没有环境谈不上发展。”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企业家擅长搞的是经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整天要忙着应付政府各个部门,企业怎么还谈得上发展?”

  吉林正业集团一位代表提出,软环境的主要症结在“中梗阻”,为了个人和部门的利益,不顾经济发展的大局,是东北地区的老大难问题。今年1月到3月,在我国大约10个城市的沃尔玛卖场共接受有关政府部门的各类检查80多次,其中有48次是在长春沃尔玛,几乎每个相关的政府部门都有人去了。

  他们认为,所谓“中梗阻”是指在行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按规定可以批准或办理,中间管理人员因故拖着不办,由此出现的“上下热中间冷”、“上下通中间阻”等现象。一位在东北经营多年的温州民营企业家说,现在办事不怕上面没政策,领导部门都很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怕和具体职能部门打交道,职能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许多明明按规定可以批准或办理的事,偏偏给你拖着不办。比如办一个新企业要盖好几十个章;办理之前不给你讲明需要哪些手续 , 让你一次次反复地跑,今天差这个,明天差那个。

  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说,造成“中梗阻”的原因是“处长现象”在作怪。当前在东北,省、市级甚至局级干部的观念都比较开放,对投资项目、民营企业发展都很支持。东方集团计划在沈阳投资建设的大型项目“东北建材家居博览购物中心”就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陈政高市长亲自组织协调会,具体落实。但到了处级及科级以下,这个信号就在慢慢减弱。

  尹明善说,“中国严格意义上是‘处长治国',投资环境的主要症结在处级及其以下。99%的企业家都要和具体的办事人员打交道,各处处长、副处长直到科员,这部分人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具体的投资环境。”

  辽宁省民营企业协会副会长许锡武分析,像计委、经贸委、财政、工商等部门的“权力”很大,但实际上却分解、掌握在几个关键处室中,具体权力又落到了几个人手里,一个处长的一句话就可能涉及成千上万的资金、项目。

  “我们不怕大官怕小鬼,小鬼真是得罪不起。”尹明善戏称,到职能部门找处长办事,如果要钱就放心了,如果不要钱,你要办的事情就挺悬乎。

  辽宁省工商业联合会上半年对省内民营企业家的民意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对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和服务普遍不满意,其中对各种收费、行政执法作风、办事效率的不满意率最高。民营企业家遭遇纠纷时,大都通过私人关系解决。   


                                      
 观念不变难吃“定心丸”  

 

 

 

沈阳老边饺子有限公司进行了转制
温州总商会会长郑胜涛

  沈阳老边饺子有限公司转制后,现任董事长崔韬说,由于职工都是原来定点下班、定点上班的国企职工,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形成了习惯。可现在作为自负盈亏的餐饮饭店来说,原来的固定工作时间显然不合适,原来五点下班时间正是饭店最忙、生意最好的时候。就在上下班工作时间这种小问题上,双方在观念上出现了碰撞。如何让职工愉快地接受、配合新的工作时间很让人头痛。

  东北是中国最先进入计划经济、也是最后一个退出计划经济的地区,市场观念落后是民营企业家们在东北经营碰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在一次权威调查中,21.42%的东北人认为,“市场观念、开放思想观念滞后”是制约东北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位来自四川的企业家说,东北人的市场观念落后从卖肉这么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南方卖肉的人在肉卖不动时就会仔细地把肉分成瘦肉和肥肉,虽然费事,却卖得又快又好。东北人不这样,他宁愿守着一堆五花肉一天卖不出去也不愿意分开卖,他们会说:“光把瘦肉卖了,剩下肥的卖不出去怎么办?”

  尹明善说,只要社会观念转变过来了,有了好的观念环境,其他的诸如体制、机制难题就都迎刃而解了。一些职工在国企工作了几十年,工作思维都形成了一个套路。现在一下子转为民营心理上就迈不过这个坎,工作方式、作风还保留着以前的习惯,跟不上市场经济变化的节拍,给民营企业的经营带来障碍。一些民营企业家在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宁愿出钱也不要人,听说要负担人员安置就全面撤退。沈阳温州商会副会长曾昌彪说,东北人有股子“拗”劲,认准的事死咬一个理,要让他们短时间内转变观念很难。

  顾强说,在东北调研时发现,企业里面一些管理比较好的团队对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改造有抵触情绪,一些企业的职工在参与改造以后,观念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造成了企业在民营企业进入后带来一系列问题,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因此自动退出了。

  政府公务员的观念也需要进一步改变。一些民营企业家反映,去办事听说是民营的脸就拉长了,民营企业办事难的现象在某些政府机构里还时有发生。吉林一位企业家认为,政府公务员要彻底破除单纯的国有情结,消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既要抓好大项目,也要扶持小巨人。

  一些政府官员骨子里还是有重国有、重外资,轻民营的思想。张宏伟说,有的政府官员总是在说“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也允许民营资本进入”,这就反映了政府对民营资本的看法在观念上还是没有转过来,“重外轻内”,应该“凡是外资能进入的领域,创造条件也要让民营企业先上”。

  尹明善说,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北京很多外资企业都有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只有这些民营企业还都坚守在自己的经营岗位上,并协助政府作了很多工作。“如果说外资企业是招来的女婿,民营企业则是‘亲儿子',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千万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


 
 融资难为民企发展设定资金“门槛”  

 

 

 

地方银行的使命是促进地方企业的发展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辽宁省工商业联合会今年上半年对省内民营企业家的民意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民营企业家认为“融资难”、“三乱严重”是阻碍他们发展的主要问题。张宏伟说,近十年来虽然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进入一些国家重点领域时、参与“核心式”企业改革时遇到的首要问题还是资金问题。

  “现在东北甚至全国都有一批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安全的大型、超大型国有企业面临改制、改组,国家也放开了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准入限制。但是所需的庞大资金后盾是民营企业望尘莫及的,比如说金融业改革,民营企业目前的实力没法和世界500强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张宏伟说。

  大型民营企业发展缺少资金,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则是当前最大障碍。股票、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想贷款担保机构又少,品种单一,寻保很难。

  怎样解决民营企业发展、扩大中遇到的资金障碍?大连宏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宴清认为,要靠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身的努力营造一个较好的融资环境,提升资金的造血功能。

  与会的民营企业家分析,当前东北地区目前缺少一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募集资金达66亿元,上市之前募集了23.5亿元,1999年上市时募集39.56亿元,到2002年底,总资产规模达到2793亿元,形成了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网络格局。浦东银行提供的中长期贷款有力地支持了上海经济的发展。

  “有效的金融系统能够把社会资金配置给经济领域回报率高的产业和企业。建设一家跨地区全国性商业银行,有利于金融体系储蓄和投资机制的良性转换,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李宴清说。

  一位企业家指出,通过完善场外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代办股份转让市场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东北取得上市资格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开创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渠道,发展产权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也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一个有效途径。

  张宏伟说,政府应该在上市融资、债券发行方面降低门槛,而不应该有上市指标的限制。既然允许企业融资,就应该也允许企业将融来的资金进行投资。否则,即使国家给予了优惠政策,让民间资本进入,但由于民营企业不具备实力,还是不得进入。李宴清则认为,扩大企业债券的融资规模,发展融资租赁业,也是解决目前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民营企业造血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完)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Email:lnwork@xinhuanet.com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