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n.xinhuanet.com
 频道首页 | | 旅游在辽宁 | 专题集粹 | 记者专栏| 政府在线 | 时事点评 | 健康人生
   杰出人物 | 证 券 | IT互联网 | 关注就业| 流行时尚 | 房产天地 | 汽车世界 | 分社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网谈 <<< 往期内容 >>>

2004/01/05

  中央提出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后,东北人民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准备大干一场,成为中国的第四个经济增长极。但是长期以来在东北普遍存在着一种“等、靠、要”的想法。在采访中,相当多的领导干部认为,东北要振兴,国家就得给政策,还得给钱。这就是相当一部分东北人的“性格”。东北人是不是得了体制依赖综合症?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024—23828522
     024—23828523

E-mail:lnwork@xinhuanet.com

新华网辽宁频道 策划:陈孟阳 文字:姚剑锋 摄影:谢环驰 编辑/制作:王晓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口号随处可见
长期运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东北人转变观念难
观念是东北人最大的禁锢  

  

  沈阳市政府顾问、东北大学副教授姚天冲认为,长期运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东北人转变观念难,从而使人们产生了体制依赖综合症。

  他说,沈阳是最后走出计划体制的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多年中,沈阳于计划体制受惠很多,在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沈阳于计划体制又受害不浅。其中最大的受害,就是人们对计划体制形成了一种已成为习惯的依赖。从普通职工到各级干部,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都习惯于依赖。一提就业,就找政府;一提发展,就要政策。等、靠、要,成了习惯。面对一次次机遇,思想麻木、精神懒惰、心理畏难、行动迟缓,结果是,改革开放以来,几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都没有抓住。

  姚天冲认为,东北人和江浙人比起来,东北人是口号大于行动,而江浙人则反之。他说东北人长期以来往往显得很“左”,什么事情一出来,往往东北就先把口号喊了出去,如果说这是为行动鼓气的话也无可厚非,但往往是口号喊了出去,却没了动静,俗语叫雷声大、雨点小。姚教授说,在他所接触的江浙人中,往往是显得很有头脑,意思就是说,江浙人做事情考虑很周全,而且考虑得很早,他们先思考,思考将来的行动所能带来的结果,而且面对改革的时候经常是体会的快,也适应的快。现在东北要振兴,沈阳人又提出要先行,那么为什么先行、怎么先行,先行的困难与条件,先行的方针和举措,沈阳有没有具体地想过呢?如果没有认真想过,这不是盲行吗?

  他说,东北人与江浙人比,很明显的一个缺点是放不下架子。东北被誉为是中国的工业摇篮,在东北,很多人常说的是:我们“曾经”怎样怎样,东北人缅怀“曾经”的情结很严重,这个“曾经”是曾经让人羡慕和敬佩的。但不管怎样,历史过去就过去了,如果要记住的话,只能是用以激发自己斗志和增强信心。谁都明白,市场就像考场,只相信你的考试成绩,而不是原来的成绩。正是这种老抱着“曾经”的想法,才使得东北人落后了,“等、靠、要”这一明显带有计划经济气质的行为使东北人与江浙人相比时显得那么懒惰与不思进取。要是让东北人放下架子去做那些挣钱但没有面子的事情,东北人是不会干的。前几年,南方的打工仔在沈阳擦皮鞋、搓澡,东北人很瞧不起,结果呢,那些人赚了钱,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可是东北人呢?还在为如何能领到“最低生活保障金”而头疼。东北人的“思想解放”仅仅是一句口号,真正的思想解放离东北人还很远。

曾经辉煌一时的“五爱精神”还存在吗?
全国有名的五爱市场聚集着成千上万的温州商人
曾经的“五爱精神”还存在吗?  

  沈阳的五爱市场是全国有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在这里聚集着成千上万的温州商人。林祥东便是其一,1996年28岁的他只身一人带着3万多元来沈阳打天下。那时的他来到沈阳五爱市场,非常惊讶:沈阳人真勤奋!

  在林祥东眼里,沈阳的这些小商品批发商们很吃苦,无论酷暑、严寒,沈阳的批发商们凌晨1、2点钟就起床,往摊位上摆货。那时五爱市场的硬件还很简陋,那群“沈阳人”不顾条件的艰苦,艰苦打拼,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收益。

  林祥东所说的就是“五爱精神”,曾经奋斗于五爱市场的沈阳人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取得了在企业换不来的主动。林祥东说:“他们那时很像温州人!”

  这群沈阳人的触动,加之温州人固有的经商理念,林祥东开始了奋斗。他花了近千元先买了国际上一些时髦的服装表演录象带,花钱聘了几名手艺很好的裁缝,从录象带上一点点学习服装的样式,然后买进布料,制成成衣,再批发给五爱的批发商们。

  超前的意识使林祥东获益了。他没有满足,因为他的追求远不止于此。他又把这笔钱投入生产,继续扩大规模,这个过程就好象滚雪球一样。如今,他拥有了一个制衣厂和一个制鞋厂以及近50名工人。

  林祥东如今最大的感慨就是:“我在进步,而那群沈阳人退步了。”他说,那群沈阳人似乎很满足他们的现状,他们在完成了他们的创业初期后,便开始挥霍他们的收入,有的吸毒、有的赌博,“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我的好朋友,我劝过他们,可是无济于事,我很为他们惋惜。”

  曾经辉煌一时的“五爱精神”还存在吗?

江浙人比东北人精明在哪里?  


江浙人特别是温州人做买卖不怕利小
目前国内在沈投资最多的就是温州人

  如果说那些在国有企业等着“饭”的人是东北人的代表的话,那么这些“五爱”人其实该是东北人经商的“先锋”。然而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退化?

  姚天冲认为,他们骨子中还有一种自满,稍有成绩就自满。其实这是东北人的一种致命的性格。东北人是成长于“北大荒”的东北人,那时没有吃穿,生活艰难,但经过奋斗后生活得到改善,东北人就觉得这样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农民甘愿自缚在土地上靠天吃饭,许多下岗职工宁愿“干靠”着国有企业不挪窝。在东北,木匠多为来自安徽、江苏的;搞建筑的多数是河南、四川的;修鞋的是浙江人;仅在沈阳,温州人就有7万。东北人所欠缺的就是浙江人积极进取的市场意识,不怕辛苦的创业精神,不以利小而不为的商业精神。

  记者邀请了几个沈阳商人一起座谈,谈他们对温州人以及江浙人在面对市场经济的看法时。这几位商人对此都感慨颇深。

  首先,江浙人自力更生。他们认为东北人总是靠别人,靠政策,而江浙人则全靠自己。完全没有等、靠、要的意识。

  其次,江浙人开拓进取、敢于奋斗。他们说很多温州人现在是大老板,他们绝大多数是白手起家,靠开拓、靠拼搏发展的,而且现在也没有停止。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

  再者,江浙人特别是温州人做买卖不怕利小,哪怕是几分的利润。因为他们相信没有小就没有大。这一点与沈阳人区别很大,沈阳人常常是利润不大不屑做。

  最后是江浙人对市场非常敏感,信息把握非常快。

  据资料统计,今年初以来,温州人在沈阳已达7.5万人,温州人与沈阳达成投资项目意向数十个、总金额达100多亿元。其中温州商贸街、机电名品市场、五金工具商场、“金廊工程”中的重点工程等10余个、投资达60多亿元的项目已进入投资操作阶段。目前国内在沈投资最多的就是温州人。

  此时,该是不与时俱进的东北人向与时俱进的江浙人学习的最佳时机了。东南沿海与江浙蓬勃发展的经济,使东北人不再像原来那样笑话人家是“奸商”行为了,

“闯关东精神”也该与时俱进  


一些技术知识丰富、思想活跃的农民开始把眼光投向了温暖的南方
孟泰是东北创业精神的象征

  其实,东北人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令人怀念的精神标杆。那就是当年的“闯关东精神”。“闯关东精神”对于东北的经济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姚天冲说,闯关东概念是用超常顽强的精神,在比较复杂的环境和基础上建立新东西的过程。其本质的意义是创业、开拓、挑战,成功获取最理想的价值目的。这种本质精神在振兴东北经济和调整、改造老工业基地的工作中尤为重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文化理念的渲染上都应当积极的创造这种氛围。

  其实,在江浙人的影响下,东北人已经显露出了一种改变。

  现在在葫芦岛的农村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新现象:暮秋时节,本该农闲下来的农民却三五成群踏上了南行的列车。数十名农民通过承包土地或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到南方去种田,为自己寻找第二个春天。面对北方冬季严寒,多数农作物和蔬菜只能在塑料大棚里生长,成本高,规模小的情况,一些技术知识丰富、思想活跃的农民开始把眼光投到了温暖的南方。到南方去种田,成了他们致富的选择。

  张明桥便是其中之一。去年他在浙江省萧山市的300亩大葱地,让他获得了近6万元的纯利润。今年他早早地就开始和萧山市联系了种地的事,还要带着10多个农民一起去。尝到甜头的农民认为,冬季到南方去种田不仅可以挣得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重要的是让他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学习到不少南方人种田的先进方法和经验。

  美国牟氏集团总裁牟军为少年时曾在沈阳,对于他的财富他很低调,他在做生意时有一个体会:要和江浙人做生意,要用东北人做公司职员,东北人与江浙人在人力资源上可以很好的互补。他说,东北人性格中“仗义”是一大特点,如果用东北人做公司职员的话,他就会为老板尽力打拼;而江浙人非常讲究诚信,所以和江浙人做生意很放心,一旦签了合同,他们会一板一眼地按合同规定的办。他认为东北人与江浙人最大的差别是,东北人缺乏创造性,你交给他固定的事情并附以固定的步骤,他就会很顺利地按部就班完成,倘若你要告诉他你想达到的目的或实现的目标,然后让他做,他就不一定能按你的要求完成。而江浙人却不然,肯定会及时领会你的意图,给你一个惊喜。(完)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新闻检索
组合检索 帮助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