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卧龙湖只有顽石记录着昔日的风采
|
|
往日穿梭于湖面的游船如今寂寞地躺在裸露的湖底
|
康平县副县长李鸿志说:“卧龙湖的干涸原因应该是三七开。七分天灾,三分人祸。”他说,主要是康平县地处科尔沁沙漠边缘,连续四年大旱,加上卧龙湖的主要补水来源东西马莲河在上游被截流,进水量很少,导致湖泊干涸;其次是“近几年开发实施的东西有些不对头,有些论证的不科学。”
记者了解到,1994年,康平县通过招商引资,与沈阳一家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卧龙湖。合同规定,这家企业对卧龙湖10万亩水面、2万亩滩涂享有开发使用权。
康平县政府提供的一份报告认为,企业开发的不合理之处一是在滩涂地建水田和水产养殖区,消耗湖水,影响了滩涂原有作用的发挥;二是将湖中核心区的蒲草和芦苇生长区分割开来,蒲草和芦苇等水生植物被铲除,导致水生植物蓄水能力下降,加速水的蒸发。三是在沿湖周围修筑了沿湖堤坝,截断了地表径流直接汇入卧龙湖,使卧龙湖的水面和滩涂隔开,人为分隔了湿地生态系统。
此外,距离卧龙湖西南方向几公里远的三台子水库并没有在大旱中死去。卧龙湖和三台子水库当地人称之为“姐妹湖”,其实是“母子湖”的关系,卧龙湖是三台子水库的主要补水来源,“母亲”卧龙湖去年就死掉了,而“儿子”却还活着,保留着700--800多万立方米的水。“大河无水小河不干”的奇怪情况就在这里发生了。
卧龙湖湖面加上滩涂面积12万亩,辐射面积达到了1500多平方公里,被形象地比喻为“沈阳之肾”。1998年的调查显示,湖区生物种群达到550多种,有水生植物48种、浮游植物154种、鱼类39种、鸟类14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当地老百姓描绘往日卧龙湖的盛况是“天上遮天蔽日,什么鸟都有;水里鱼多得都叫唤。”
而今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卧龙湖做为一个湖,已经不复存在了,留下的只是一马平川的空旷。
辽宁大学生态研究所所长董厚德教授说:“卧龙湖与科尔沁沙地接壤,位于中国一级生态敏感带上,处于农牧交织、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区域,生态意义极为重要。”辽宁省环保局自然保护处处长王治江认为,卧龙湖湖底是沙质土壤,干涸之后开始暴露在空气之中,形成了巨大的新沙尘源,不仅对康平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而且直接对沈阳乃至辽宁中部地区的环境构成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