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论坛主席施瓦布说:“中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经济体发展成为处于引领地位的国家”,和施瓦布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看成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新领军国家,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主席让-克罗德·劳森认为,中国将成为今后20年内引领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国家之一。“选择在中国举办夏季达沃斯年会,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充分肯定。”英国WPP集团行政总裁马丁·索罗爵士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并且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然而,需要清醒地看到,尽管中国连续近30年保持了高速经济增长,但人均GDP、创新能力等重要指标还远远落在许多国家的后面,资源、环境代价巨大,住房、就业、医疗等许多社会问题也有待解决。想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领军者,还有漫长而艰苦的道路要走。
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50%左右的水泥、30%的钢铁、15%的能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和4.5%。与此同时,水污染、空气污染、酸雨等环境污染现象严重,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辐射、电子垃圾等新的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增多。
普华永道的全球首席执行官沈德培说,中国经济已经连续近20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政府很了不起。但是目前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通货膨胀的威胁、高流动性等等。依靠低成本的制造业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发展之计,只有靠创新和附加值产品、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
在国家和企业研发投入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的差距。2004年,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为23.4%,比2003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我国2002年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投入比例为1∶0.08,而韩国和日本在相近发展阶段的投入比例是1∶5―1∶8,这使得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远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同行。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差、关键技术的自给率低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一项统计数字表明,2004年中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覆盖面仅为6.1%,R&D(技术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56%,大大低于国际上普遍认为的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足够市场竞争力的标准。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表明,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生产的手机、计算机、程控数控机床不得不分别付出其价格的20%、30%、40%的专利费用。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使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也大都为外商所控制,中国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有专家提出,中国经济要保持全球竞争力,要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领军者,一个重要条件和标志就是拥有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副会长翟立功说:“面对全球化国际市场,是否拥有中国自己的国际品牌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培育和发展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品牌,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增强经济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有人笑言,中国要成为世界经济新领军者,“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而这恐怕恰恰是中国走向世界经济新领军者之路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