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n.xinhuanet.com
 频道首页 | | 旅游在辽宁 | 专题集粹 | 记者专栏| 政府在线 | 时事点评 | 健康人生
  杰出人物 | 证 券 | IT互联网 | 关注就业| 流行时尚 | 房产天地 | 汽车世界 | 分社简介

                               2003/10/30  

  近期,辽宁省朝阳市推出了一个贫困山村致富的典型——朝阳市朝阳县木头城子镇郑杖子村,说在那里政府和银行联手为农民贷款养牛,农民依靠养牛发了家、致了富。然而,记者经过一周的深入调研后,却发现这件“好事”并没有那么“好”的结果,农户不但没有从养牛中获利,甚至连养牛贷款也很难还上……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66068671
     66069781转8041
传真:66069781转8039
Email-jiaodian@xinhuanet.com
新华网辽宁频道 策划:陈孟阳 记者:姚剑锋 任鹏飞 摄影:姚剑锋 编辑/制作:王超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贷款看不见钱 买牛说了不算  

通往村口的土道
村里唯一的石棉矿停产了

  郑杖子村,位于偏远的朝阳西部山区,丘陵密布,沟壑纵横,交通十分闭塞。2002年6月以前,这个村人均收入只有800元,村里一半农民被迫外出打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02年6月,郑杖子村370多户人家有216户从朝阳市农行北塔支行贷到了由朝阳县政府贴息的两年期畜牧业资金款,每户4000元至15000元不等,共计118万元,用来发展农户庭院养牛。

  贷款是采取五户联保,即五户之间相互承担贷款风险的方式。朝阳市农行北塔支行行长周德全说:“我们贷款必须贷到农户本人身上,防止出现不负责的政府行为。”他说在郑杖子村有个信贷员,政府还表奖过那个信贷员,给他奖金,因为他工作做得好。

  然而实际情况呢?据郑杖子村村支书王甲东讲,贷款下来以后,存在朝阳市农行北塔支行大平房营业所,由畜牧站、畜牧局和村里直接提款去买牛。

  2002年8月,由朝阳县畜牧局帮助联系,郑杖子村统一从内蒙古锡林浩特购进了750头牛。118万的款项不是个小数目,据朝阳县畜牧局业务股股长李希元介绍,为了更好地监控贷款的使用,村民选举了代表,一同参与买牛、选种。

  而事实上村里只有村支书王甲东一人和乡畜牧站站长、畜牧局推广站站长去买牛。

 
 贷款漏出大窟窿 帐目迟迟不公布  

草资源并不丰富,“瘦牛”随处可见(组图)

  一位姓赵的村民告诉记者,她贷了5000元的款,村里给她两头牛。她说这两头牛是一头母的、一头牛犊,可最多值3000元钱。村里说剩下的钱是路费。两头牛竟然有两千元的路费!

  据村支书王甲东介绍,购牛费用是这样的:买牛花83.8万,运费46800元,还剩6万多元。于是记者便纳闷了:总共118万,刨除运费、买牛钱、剩钱,那还有23万元干什么了呢?

  当记者追问这笔钱时,王支书是这样解释的:运费按头算,一头大牛大体达到300块钱,小牛得达到100块钱。进了750头牛,母牛535头,其余是二岁牛和小牛犊。

  前面刚说到运费为46800元,平均每头牛运费不足63元钱,怎么会冒出那么多运费?那么中间的差额,是差旅费还是招待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只是这笔资金占到118万的六分之一还多。

  王支书的买牛帐没算明白,可村民们却怨声载道。一位村民说:“这些钱毕竟都是老百姓的钱,牛不值这些钱,都干啥花了?谁也不知道!”

  不仅如此,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在牛买回来后签了一个合同。然而现在没有一个村民手里有这份合同。另一位村民说:“买东西还得给发票呢!贷这么多钱,啥凭据都没有!”

  那么为什么没有合同呢?村支书的解释是:都在农行手里。而农行说,合同应该在村民手里都留一份。

                                      
 这样养牛能获多少利?  

  养牛对于老人是一件新鲜事,但他也不明白为啥养牛越养越穷
放牛娃将来能指望这些牛吗?

  王绍新是由村支书王甲东推出的“养牛状元”,他的养牛事迹作为代表向整个朝阳县都做了介绍。据王绍新介绍,当初他向农行贷款15000元,抓阄分到了三对牛(三头母牛三头牛犊)和两个二岁牛,刨去运费,帐上还剩1000元,也就是买牛成本为14000元。其中一头母牛下了犊,现存栏9头牛。据村支书介绍,这9头牛现在能卖到30000元。记者对他的说法表示置疑:据辽宁省畜牧厅2003年6月底的统计,养一头肉牛获利为500——1000元。

  记者随后又问了支书家养牛的情况:

  记者:你家养了多少头?

  王甲东说:“13头。”记者又问:“养两年能挣多少钱?”王甲东回答:“现在看能剩1万左右块钱吧。”

  13头牛养两年挣1万元,9头牛养一年挣16000元,到底哪个数字更可信呢?

  一位杜姓村民贷款10000元,分到了三对牛(三头母牛带三个牛犊),半年前卖了其中4头,共卖了5100元。之后自己又买了一头白色母牛,后来这头母牛很快产下了一头小牛犊。

  记者问他:“自己买的长得快吗?”他的妻子说:“自己买的下犊,集体买的不下犊。”

  村支书王甲东说:“不可能百分之百(养得好),得说80%(养得好),挣多挣少的事儿。”

  可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却没有几户说能挣到钱。养牛到底能挣多少钱,恐怕要等到牛出栏的时候,还要由市场说了算。但根据村里养牛户现在的情况,一头肉牛饲养两年再出售的利润不会超过500元;如果饲养不得法,农户还要赔钱。而现在村里、县里竟然宣传养牛能快速致富,将郑杖子村树为朝阳县的养牛致富典型,并在全县予以推广,这恐怕为时过早。

 
 技术指导不到位 人工配种成功率低  

 

 

 

村周围就是中德合作的封山育林项目

  朝阳县畜牧局李士东副局长说,牛进来以后我们派出技术干部,长期在这个村,从饲养管理、饲料配比,到牛舍消毒,卫生管理,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收到的效果比较好。

  但记者问村民有没有培训和指导时,一位村民说:“牛刚进来的时候,来了技术员倒是讲讲,再后来也就没人管了。”

  那么这些从来没养过牛的村民从哪学养牛呢?村民王绍新讲:“自己看点书再和别人打听打听。”记者问:“在哪儿打听?”王绍新说:“在外屯有养牛的地方。”

  一些村民还反映,兽医站来给人工配种,配了好几次都配不上。据村民介绍,配一次要50元,有的人都花200了也没配上。

  记者问朝阳县畜牧局业务股股长李希元:“每次配都能配上吗?”李希元说:“每次都能配上。我们有技术推广站,通过专门培训,技术比较过硬。”

  当记者问他:“那怎么有人反映装了好几次都装(配种)不上?”,李希元说:“这个正常,装不上不收钱。”而村民们却说,配不上根本不退钱。

  村支书王甲东说:“80%以上的牛都下犊。”记者随机走访了十几户养牛的村民,包括支书领去的两户,看到的情况是:“养牛状元”王绍新家5头母牛,下了一个牛犊;村计生委主任吕阳平家5头母牛,下了两个牛犊。其余村民家的牛没有下犊的。

   按目前状况分析,农户还贷是困难重重。一位村民说:“老百姓以为贷款不用还,我们认可搭草搭料不还贷款,要是还贷款的话,咱们老百姓都得赔死。”

  赵姓的村民说:“现在我这三头牛就值3800元钱,买时候4000多元,加运费就得5000多元;还不上就欠着呗,还不上就不还,要贷款就把牛牵走!”

  记者在采访村民时,很多村民都抱着这种想法。而朝阳市农行北塔支行行长周德全说,这笔贷款绝不是民政局扶贫,民政局扶贫可以白给,我们带着效益去的,我们是属于输血激活。

  与此同时,朝阳县财政和国家财政也拿出大量资金给农民贷款贴息。朝阳县财政局副局长苑孝介绍:“去年贴了580万,直接从地方财政拿的,今年上半年贴了279万,下半年还要贴600万到700万左右,困难相当严重,在拖欠公务员三个月工资的情况下,上半年把这279万给贴了。”当记者问到贷款如果收不回来如何处理时,周行长也是一脸无奈:“你们问损失收不回来怎么办,我们现在不良贷款比例非常高,那你说怎么办,将来说是国家、国有商业银行管;国家还承担着这个责任,造成大量不良贷款以后,国家财政还要拿出一部分钱给买走,帮助消化一部分,这个也是抗拒不了的,实在经营不了造成损失了,那也没法子。”

  到记者发稿时,又得到消息:朝阳市农行北塔支行给郑杖子村的第二笔养牛贷款110万元已经到位,村支书将于近期再次到内蒙古购牛。

  记者还了解到,郑杖子村所在的区域是中国与德国合作封山育林的区域。然而记者看到一些树苗已经被牛吃掉。据有关人士介绍,封山育林的地区是不可以进行畜牧业养殖的。

   政府帮农民贷款养牛,是件大好事、大实事,不是获取政绩的手段。想百姓之所需,真正地代表百姓利益,做一个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的“父母官”才是真正的“政绩”。以此机会掠取利益的人,是卑劣至极的。百姓损失了,政府损失了,那到底谁受益了?这恐怕是地方政府应该认真思量的。(完)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Email:lnwork@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