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n.xinhuanet.com
 频道首页 | | 旅游在辽宁 | 专题集粹 | 记者专栏| 政府在线 | 时事点评 | 健康人生
  杰出人物 | 证 券 | IT互联网 | 关注就业| 流行时尚 | 房产天地 | 汽车世界 | 分社简介


2003/9/18  

   展示沈阳乃至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中国国际第二届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以签订合资合作项目230项,利用外资32.31亿美元的丰硕成果,圆满落下帷幕。制博会虽然结束了,但装备制造业能否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腾飞的“引擎”,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66068671
     66069781转8041
传真:66069781转8039
Email-jiaodian@xinhuanet.com
新华网辽宁频道 策划:陈孟阳 记者:姜敏  编辑/制作:徐如光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何为装备制造业
 

 


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第一台水下机器人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制造业的总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其范围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它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的标志。没有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就没有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因此,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沈阳,国家在“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了工业门类齐全的重要装备制造基地,成为中国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典型代表。装备制造产业一直在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曾经诞生过无数个共和国第一,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图)、第一台自动车床、第一台125万吨挤压机、第一台50万伏超高压变压器、第一台水下机器人(图)、第一台燃气轮机……其中仅沈阳重型机器厂就创造过70多个“全国第一”。装备制造业为全国源源不断地提供了40多万台机床,60多万台风机,100多万台水泵。还有数不清的起重设备、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电线电缆、气压机、内燃机等。

  2000年4月,国家科技部将沈阳市确定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试点城市。2001年1月又将“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并作为全国的重大专项之一正式启动。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将探索和制定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和措施,推进沈阳现代装备研究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装备制造业中介服务体系,开放式地推进该市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为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与挑战  

 

 

 

 


沈阳老工业基地风貌(图组)

  沈阳市是以机械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其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极为雄厚。几十年来,伴随着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沈阳在机床、输变电、高压开关、通用机械、军工等装备制造业方面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优势。截止到2001年底统计,全市装备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56户,总资产777多亿元,占全市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的40%。而职工人数却占全市职工总数的一半。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则接近占全市的50%,占据了沈阳经济发展半壁江山。据经贸委统计的资料,沈阳装备制造业拥有4.5万台(套)生产设备,其中有一半以上处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生产的24类210种重点成套技术装备中,沈阳占据三分之一以上。全市有44种装备制造业产品在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沈阳的装备业人才优势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现有中央、省、市独立的科研机构122家,高等院校22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云集着数以几十万计的科技人员。这些都为该市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创造了不可比拟的条件。

  面对世界发达国家正在把一些制造业企业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用装备制造业作为“引擎”来拉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已成了历史必然。正在沈阳扛起“中国制造”的大旗,首当其冲地担负起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历史重任的紧要关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次到东北、辽宁省考察调研,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同样位置,提出两大战略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沈阳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又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沈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契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通过各种形式招商引资,广泛与国际知名制造厂商开展合资合作,建设“世界装备制造业工厂”,整体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一批在全国装备制造行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企业集团,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近年来,沈阳市70户大中型企业与世界500强、国内民营企业500强企业进行对接和整体合资;591户中小企业顺利推行了转制、转属,完成了国有资本的基本退出;151户资不抵债、亏损严重的企业实施了关闭破产,这些都为承接世界性的装备制造业转移腾出了发展的空间。2002年,沈阳的汽车及配套企业产值140.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08.1亿元,占25%以上。铁西新区正在打造装备制造产业的“黄金工业带”,他们计划到本世纪末,建设成为经济结构相对合理,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和产品优势突出,服务配套功能完备,流通集散功能显著,基础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宜人,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化新区。

                                      
  装备制造业“母机”为重点工程提速
 

 

 

 

原沈阳中捷友谊厂生产的中国第一台数控床
中科院研制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机械手
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其专用数控机床为沈阳造)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沈阳机床集团展出的10台代表当代数控机床一流水平的加工中心,十分引人注目。难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在观看展览后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根基还在东北,“机床之乡”仍在沈阳。

  在装备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数控机床,代表着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被称为工业“母机”。而沈阳在建设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试点中,将发展数控机床放在优先位置,使它在经历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改革、改组和改造后,不仅如虎添翼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且为国家重点工程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提速,肩负起“中国制造”的历史重任。

  沈阳是我国第一台车削机床的诞生地,建国以来源源不断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但随着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沈阳机床工业经不起市场经济的冲击,一度陷入了困境。“九五”初期,本着整体提升沈阳机床产品和工艺装备水平的原则,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1亿美元,高起点、大刀阔斧地对其进行改革、改组和改造,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跳跃式地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其中高速卧式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数控铣镗加工中心等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行业内率先具备了规模化生产数控机床的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的“霸主”地位。2002年,沈阳机床产品产销量和工业总产值跃升国内同行业之首;产值数控化率达52%,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实现了机床产品升级换代的阶段性目标。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母机”,而“母机”的心脏是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的战略基础地位优势是其它行业不能比拟的。近年来,沈阳把发展数控机床放在优先培育的位置,在批准立项、资金安排等各方面给予扶持,并将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列为“双创新”即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试点示范企业,允许建立“科技特区”,采取为科技人员增加岗位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与德国、意大利等世界著名机床制造企业合作,双方共同制造的高速加工中心、系列激光切割机、数控系统、高速铣床及锯床等,成为提升沈阳机床产品竞争力的希望所在。现在,中高档数控机床成批量进入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造船、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并已具备了为国家重大项目成套提供技术装备的能力。

  在上海,从浦东机场乘车赶往上海市内,沿途最引人注目的风景莫过于与快速干道并驾延伸的磁悬浮快速列车线。据上海磁悬浮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孝筠介绍,全长33公里的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线,是“十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其中组成列车线的2551根轨道梁是整个工程的最关键部分。由于磁悬浮列车线呈“S”形,既要爬坡,又要拐弯,要求轨道梁加工面既有直面,又有曲面,而且每隔四米水平度、垂直度误差不能超过0.025毫米,这对加工轨道梁专用数控机床的精度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国外厂商曾断言:中国自己不能生产制造这种高精度五座标以上的数控机床,因此开出了2亿美元的天价和两年半的交货期。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中捷友谊厂凭借技术创新形成的强大综合实力,以工期6个月、标的6400万元人民币在磁悬浮轨道专用数控机床项目公开招标中折桂。上海磁悬浮工程指挥部对“中捷”中标的评价是:反应最快、方案最优、交货期最短。他们在时间和技术要求十分苛刻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履约,完成了36米长、由8台五座标三联动数控专机组成的成套设备,不但为国家节省了巨额外汇,而且比进口机床有更短的交货周期,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赢得了荣誉和尊严。 然而,面对我国每年进口数控机床高达60亿美元的现实,沈阳的数控机床与国际接轨的速度是否还应加快,能否早日跻身世界机床20强的课题却留给了沈阳。

 
  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  

 


沈阳机器人中心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新一代年轻人才
沈阳飞机研究所

  有关专家称,沈阳在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过程中有优势也有劣势,有成绩也有困难,制约装备业发展的瓶颈是不可忽视的。比如传统装备产业比重过大,经过改革开放,虽然有一批国有企业已经走上了市场化道路,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产品、设备、技术老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下岗工人增多,近几年已累计下岗职工百万人之多,占辽宁省下岗职工总数的20%至25%;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为7%,年底可控制在6%,尚有20万的失业大军找不到工作;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主导产品少,企业赢利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是是沈阳的装备制造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遇到很多难题,造成企业发展速度慢,规模小,起牵动作用的大企业集团少,因此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无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同时,不少专家提出,“技工断层”如何解决,“中国制造”由谁来造?这也是在发展装备制造业中令人忧虑的问题。据沈阳市劳动力市场公布的2003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中,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10个职业,技工就占了半席,分别为中级以上车工、镗工、电子器件制作工、氩弧焊工和缝纫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级技工已经成为关键性奇缺人才之一。沈阳装备制造业技术工人经过下岗分流,但仍沉淀有35万在岗者,但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沈阳的技工储备正在缩水,真正具有实用型高技能的人才不多。据有关部门介绍,这些技工普遍学历层次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各种形式自学取得的大中专学历,文凭同水平不相一致,所学专业与实际岗位脱节,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在总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现象。而且现有技工年龄结构偏高,多在40岁以上,技能水平偏低,初级工过半。人们在重庆、长江三峡、广西等地发现,参与调试、维修大型或巨型基础设备的都是两鬓斑白的来自沈阳的老技工。专家们指出,沈阳技工后继无人,至少处于10年的断档期。

  在近日劳模特种技能技工学校与矿山机械集团联合办的技师培训班开学典礼上,报名到学校学习的才40人。全国著名劳模张成哲分析说,前几年技工的收入普遍偏低,再加上学技术需要的时间长,造成青年人不愿学技术的观念始终没有转变。 正因为无人报名学习,沈阳市的各个技校入学率普遍只有50%。在计划经济时期,沈阳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技工学校。而今,被称为技师“摇篮”的技工学校已成凤毛麟角,仅存的几家也面临无米之炊,成为难以合拢的“桥”。2002年全国有600多所技校停止招生,其中沈阳有74所。 为解决这些“瓶颈”,沈阳市正在加紧建设人才高地,包括技工等适用型人才。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的专家们认为,中国未来的比较优势在制造业,中国经济这列快车还要靠制造业来牵引。这些充分说明,沈阳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如市长陈政高所说:由于装备制造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具有科技含量高、需求弹性大的特点,因此一直被视为工业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视为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据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世界制造业将步入中国时代。用高新技术改造和发展的沈阳装备制必将托起老工业基地的再次腾飞。(完)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Email:lnwork@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