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阳机器人中心
|
|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新一代年轻人才
|
|
沈阳飞机研究所
|
有关专家称,沈阳在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过程中有优势也有劣势,有成绩也有困难,制约装备业发展的瓶颈是不可忽视的。比如传统装备产业比重过大,经过改革开放,虽然有一批国有企业已经走上了市场化道路,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产品、设备、技术老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下岗工人增多,近几年已累计下岗职工百万人之多,占辽宁省下岗职工总数的20%至25%;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为7%,年底可控制在6%,尚有20万的失业大军找不到工作;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主导产品少,企业赢利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是是沈阳的装备制造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遇到很多难题,造成企业发展速度慢,规模小,起牵动作用的大企业集团少,因此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无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同时,不少专家提出,“技工断层”如何解决,“中国制造”由谁来造?这也是在发展装备制造业中令人忧虑的问题。据沈阳市劳动力市场公布的2003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中,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10个职业,技工就占了半席,分别为中级以上车工、镗工、电子器件制作工、氩弧焊工和缝纫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级技工已经成为关键性奇缺人才之一。沈阳装备制造业技术工人经过下岗分流,但仍沉淀有35万在岗者,但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沈阳的技工储备正在缩水,真正具有实用型高技能的人才不多。据有关部门介绍,这些技工普遍学历层次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各种形式自学取得的大中专学历,文凭同水平不相一致,所学专业与实际岗位脱节,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在总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现象。而且现有技工年龄结构偏高,多在40岁以上,技能水平偏低,初级工过半。人们在重庆、长江三峡、广西等地发现,参与调试、维修大型或巨型基础设备的都是两鬓斑白的来自沈阳的老技工。专家们指出,沈阳技工后继无人,至少处于10年的断档期。
在近日劳模特种技能技工学校与矿山机械集团联合办的技师培训班开学典礼上,报名到学校学习的才40人。全国著名劳模张成哲分析说,前几年技工的收入普遍偏低,再加上学技术需要的时间长,造成青年人不愿学技术的观念始终没有转变。
正因为无人报名学习,沈阳市的各个技校入学率普遍只有50%。在计划经济时期,沈阳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技工学校。而今,被称为技师“摇篮”的技工学校已成凤毛麟角,仅存的几家也面临无米之炊,成为难以合拢的“桥”。2002年全国有600多所技校停止招生,其中沈阳有74所。
为解决这些“瓶颈”,沈阳市正在加紧建设人才高地,包括技工等适用型人才。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的专家们认为,中国未来的比较优势在制造业,中国经济这列快车还要靠制造业来牵引。这些充分说明,沈阳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如市长陈政高所说:由于装备制造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具有科技含量高、需求弹性大的特点,因此一直被视为工业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视为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据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世界制造业将步入中国时代。用高新技术改造和发展的沈阳装备制必将托起老工业基地的再次腾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