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华网辽宁频道 >  专题集粹 >   制作:李全
“另类童谣”充斥校园
痞子童谣击中校园文化的软肋
   要是不知痞子童谣为何物,那就想象一下吧:小学一年级的女生,在家里念上“今年学费真他妈的贵,学习写字真他妈的累,不如加入黑社会……”的顺口溜;四年级的女生,跟人张口就是“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没人陪,四年级的美女没人追,五年级的流氓一大堆,六年级的情书漫天飞”;初一学生则可以拿出练习本,得意地展示里面写着的一堆这样的童谣。
...详细内容  
“一路顺风半路失踪” “灰色”歌谣让人忧
   今年36岁的刘女士回忆自己小时候流行的童谣:“大头大头,下雨不漏,人家有伞,我有大头”;“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把它交到民警叔叔手里边。”不仅琅琅上口,而且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现在适合小学生的儿童文学作品太少,七十年代流传下来的童谣,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思想发展,因此“另类童谣”很自然地受到“欢迎”。
...详细内容  
背起炸药包,我去炸学校
    在流行的新童谣中,有很多内容是与学校、老师有关的。其中,绝大多数都不是对学校、老师的热情歌颂,而是恰恰相反,多是充满了对学校、老师的“敌意”,如这首流传很广的“炸学校”: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 小鸟说, 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去炸学校, 老师不知道。 一拉弦, 赶快跑, 轰隆一声, 学校炸没了。”
   童谣可以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孩子们对这个世界最直观最朴素的认知。一般而言,孩子们多还不具备对善恶的理性分析能力,但为什么就偏偏对学校有如此“深仇大恨”呢?
   据调查显示,学习负担重仍然是目前孩子们的 “ 心病 ”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近日对 1000 多名一至五年级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 62 %的小学生经常为学习成绩而烦恼。这一比例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到五年级则达到 77 %。 [六成小学生为成绩而烦恼]
  不仅是学校,还有教师,也成了孩子们调侃的对象: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 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
   教师的素质在一定意义上说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他们不能在这次变革中很快的进行角色转变,仍然固守着原来的一些“习惯”。——这就为孩子们“另类童谣”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体罚出新招:小学生冬季里吹风扇] [作业未完成 耳朵被撕裂]
[我来说两句]
灰色童谣让人忧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考试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在我心中,只有教师最凶,天天把作业留到七、八点钟。回到家中,就是爸爸最凶,天天把我打得鼻青脸肿。爸爸走了就是妈妈最凶,天天把我骂得—窍不通。妈妈走了,就是老子最凶,老子才是真的真心英雄。”

  近一个时期,在学校中传唱了许多类似这样的童谣。从内容上看消极的成分多一些,我们姑且称之为灰色童谣吧。
给童谣多些理解和宽容
  李白乘舟不给钱,一脚把他踢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会游泳就玩完。
  日照香炉生紫烟,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可惜兜里没带钱。
  春天不洗澡, 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 谁也跑不了。
  
童年对他们而言应该是无忧无虑、五光十色的,但现在却被“学习成绩”“兴趣班”压的抬不起头来,没办法,他们只能从这些童谣中找寻一些乐趣了。
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对于“新童谣”现象:
   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沉重的学习压力,不尽如人意的师生关系,尚未改革到位的教育教学方法等,是引起学生诸多不满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孩子们通过童谣的形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从心理学角度看,是种自我防御机制,能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唱这类童谣的孩子大多都有一个较为平和的心境。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说,童谣自古就有,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出现这些童谣的原因应该有两点,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为了减轻摆脱压力,编一些校园童谣来说一说,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另外,现在的孩子个性开放,他们生活环境多元化,自由度也超过以前,他们压抑自己的程度比我们少。
   著名儿童诗人高洪波说,新童谣表现了当代孩子智商高、会观察、语言幽默、心灵健康的特点,表现了他们健康的生活态度。小孩子唱一些对大人不满的童谣,我们不必如临大敌,童谣只是提醒我们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些童谣并无什么意义,只是音律铿锵,节奏明快。其实,宣泄压力或幽默本身就使童谣包含了某些意义。
   “另类童谣”不是洪水猛兽,也许根本就不“另类”,它们更多的是孩子们心灵的声音。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姿态给“另类童谣”一些宽容和理解,并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童谣变得如此“另类”…… [我来说两句]

图片新闻
相关新闻
· 新童谣选
·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受关注
·成都各中小学别样典礼迎接新学期
·光明日报:让孩子远离灰色童谣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获奖案例
· 童谣在北京越唱越红火
· “交通童谣”伴孩子平安度寒假
·郑州发起学生自编童谣
· 新学期传唱新童谣
· 童谣声声伴开学
·沈阳为未成年人办十件实事
·北京市发起用健康新童谣取代灰色童谣活动
· 不容“灰色童谣”污染 北京唱响新童谣
· 外国小学生唱新童谣

制作单位:新华网辽宁频道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Email:lnwork@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