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网谈 <<< 往期内容 >>>

2003/9/9

  升国旗,奏国歌,鲜花,掌声。在百姓眼中,运动员尤其是取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身上永远笼罩着一层光环,他们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追随的榜样。然而数月前著名举重运动员才力的落魄而死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运动员特别是那些冷门项目的运动员在告别让人羡慕的领奖台后,有些人的生活却是如此的艰难。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66068671
     63071128---8067
传真:66063682

E-mail:jiaodian@xinhuanet.com

策划:陈孟阳 记者:于力 李铮 摄影:李钢 编辑/制作:陈孟阳 王晓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刘菲(右)在自己的家中接受记者专访
窄小的房屋中,刘父只好搭个折叠床住在小走廊里
刘菲凌乱的家中,唯一的一台电器
——15年前买的14吋金凤牌电视
由于长年坚持刻苦训练,如今刘菲伤病缠身,
这是刘母给记者看刘菲脱落的长发
她也曾经是冠军  

  
  
  
刘菲,1979年出生,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人,1998年获得在俄罗斯明斯克举行的世界技巧锦标赛女子三人项目冠军。此前获得世界锦标赛第三名、世界青年锦标赛第四名及7项全国冠军。2000年退役,至今无正式工作。今年7月5日,刘菲在自己的家中接受了专访,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现在真是后悔走上体育这条路。鲜花、掌声、鲜艳的红旗已经离我远去。站在世界冠军领奖台上的时候,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当我退役的那天,就是我艰难生活的开始。我没有房子住,没有工作干,没有基本的生活费,甚至连户口都不知道该放到哪。

  “我是1993年到本溪市业余体校学习技巧,1995年被挑到辽宁省技巧队。1996年开始参加全国比赛,获得第三名,1997年首获全国冠军。1998年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后基本就停赛了。在停赛2个月后,我和我的合作伙伴一起被学校(辽宁省体育运动训练中心)派到北京参加商业演出一年,一直到1999年9月。这其间,由演出公司每月发1000元生活费,学校为此停发了我们一年工资。

  “2000年冬天退役后,学校给我发了3个月的工资,我就这样离开了学校。人事关系放在沈阳市人才交流中心,户口还在体育中心,是集体户口。我在沈阳举目无亲,两眼漆黑,自己一个人在沈阳北郊租了一个30平方米的单间房,每个月房租300元。为了生活,没办法就得自己找工作。由于这些年一直就是训练,没怎么读书,工作一直难找。一开始在一家少儿业余技巧班带课,教毯子功,每个月挣160元,有时候最多挣到一个月600元,后来因为老师太多被解聘。去年,好不容易又到一家民族艺校代课。每月挣不到600元。
 
  “本来就很难的我,还要养活我的父母,供我的妹妹上大学。我的父母早早下岗,没有收入。为了培养我,家里借了10多万元的债。为了还债,我的父母把房子卖了,至今还剩8万多元债务无法偿还。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父母只好到沈阳投靠我。本来就很窄小的房屋,加上我的父母来住就更显挤巴了。我和母亲住在里屋,父亲搭个折叠床住在小走廊里。我们的家不怕你笑话,一个老式大衣柜、一张桌子是房东看我们可怜留给我们的。家里唯一一台电器是15年前买的14吋金凤牌电视。由于房间朝北,常年见不到阳光,天棚因为潮湿长出了绿苔。冰箱、洗衣机对我来说,是一个梦想。   
  “为了减轻我的负担,我50多岁的父亲本来患有严重腰脱,也不得不到运输公司打工开车,没到一个月,也就是今年3月份,就出车祸被撞死在高速公路。我到北京处理父亲善后,由于事情迟迟得不到解决,一直住在北京一个小旅馆等结果,这样,因为长时间没上班,好不容易找的工作又丢了。   

  “别人都说,搞体育得冠军能挣大钱,可那是足球、篮球、乒乓球一些热门项目。像我们这样的冷门,说出来谁也不会相信,我得世界冠军,国家体委奖励一万元,本溪市奖励一万元。全国冠军,省里奖励1500元,7项全国冠军共得一万零五百元,加在一起三万零五百元是我这些年所有的冠军奖金。但是这些年,为了训练比赛,家里付出了10多万元。在本溪市业余体校时,我和妹妹一起被教练相中,一边学习一边训练,所有的吃住穿费用都要自己付。那时,我们俩人常常半个月就换一双鞋。由于家里贫穷,我们姐妹俩就住在10元一宿的小旅店,为了省钱几乎天天吃面条。到了省队后,出去打比赛,几乎全都是自费,甚至代表国家出国比赛也是自费。你们可以看看我的比赛相册,我和队友所有的比赛都只穿一套表演服,因为没有钱,这些年我们就买了这一套服装穿来穿去。1996年,家里本来借了9000元钱准备给妹妹上重点高中,结果因为我出国比赛需要钱,只好将妹妹的重点高中学费拿来支持我,而我妹妹眼看着重点高中去不上,只好到普通高中上学了。
  
  “这些年来,由于我长年坚持刻苦训练,累出一身病。1998年,肩上长了皮下脂肪瘤,这是因为三人技巧项目中,我在最下面,训练时,上面两个运动员踩在肩头常常一踩就是几个小时。在训练中我骶客关节脱位,一到阴天下雨就开始疼,平时走路多了,干活猛点都疼的不得了。因为是室内项目,平时训练要穿的少,一到冬天,训练馆常常暖气被冻裂,馆里结了冰碴,还得穿单衣训练。   

  “和我一起练的一个叫玲玲的运动员因退役后找不到工作,借钱去了日本,结果生活也很艰难。刚刚从日本来信,想要向我借点钱。我都这样了,哪还有钱借给她呀,可她也确实困难,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帮她。
  
  “我有一本明星相册,是我在心情最不好时照的,我想趁年轻照几张好照片,留个纪念,因为我觉得我会老的很快。现在没事我经常坐在窗前望着外面发呆。有时就突然大笑,我的母亲总是担心我有什么问题。   

  “我的妹妹刘跃今年大学毕业,还没找着工作。她总和我说亏得没有走我的路,当时我俩在市体校训练时,她比我的条件好。当时,一会儿技巧队解散,让她上柔道队,一会儿又重新成立技巧队,再让她回来,换来换去,她觉得实在没意思,就放弃了体育。现在看,她的选择是对的,最起码她有文化有知识,所以她不愁。可是看看我就太惨了。我现在都不好意思回本溪,我原来在市体校的同学都有了工作,有的当教师,有的干别的,我这个世界冠军却没有工作。拼搏一回,我到底图个什么?”

辛勤的汗水,辉煌的过去,
并不能给他们带来退役后美好的生活
是他们的奉献造就了金字塔尖的辉煌  

  年龄大、没文化、就业难、伤病缠身、缺少社会关爱是目前我国部分体育项目退役运动员的现状。有关专家指出,出现这种情况,与我国目前实行的专业化训练体制和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有直接关系,竞技体育是一个金字塔,最后能站在塔尖上的毕竟是少数人,而大部分人在搭建塔基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代价。
  
  我国目前实行专业体校训练体制,运动员从小进入当地的业余体校训练,这期间一般是边学习边训练,也有的是全天候训练。在家长、教练的眼里,只要刻苦训练,将来拿世界冠军,一生就会有个依靠。在业余体校训练一段时间后,一部分运动员就被挑到省级专业队进行全封闭训练,完全为了夺得金牌。而文化课学习虽然还有,但基本上等于形同虚设。运动员在专业体校里,目标只有拿金牌。但实际上往往是几百人才能出一两个世界冠军。记者在辽宁柔道队训练场看到百十号人在训练,男女柔道队加一起200多人,而在世界级比赛中能够拿到冠军的不过是几个。据柔道队总教练刘永福介绍,20年来,辽宁柔道运动员数百名,而奥运会冠军只有4个。到2005年,辽宁柔道队退役几十人,包括2个奥运会冠军,还有全国冠军、亚洲冠军。前途能够较好一点的也就是2个奥运会冠军。其他的都不包分配,也没有什么名气,就业是很难的。当教练毕竟是少数,而且现在也饱和了。
  
  专业化的训练体制使一些运动员除了精通自己的专业项目外,退役后基本上成了“废人”――没有文化知识,不了解社会,四处碰壁。原辽宁击剑运动员孟兆华退役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当过化妆品推销员、饭店服务员,她的丈夫虽然是辽宁击剑队的教练,但前一段也下了岗,只好到饭店当保安看大门。孟兆华说:“从小就没怎么好好学习,到了专业队,文化课更是丢在一边,一门心思想着拿金牌。队里设的文化课,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各个项目的运动员,各个年龄段的、各种文化程度的运动员都挤在一起学习。早晨起大早训练,上午上课就是睡大觉,根本听不进课。我也偶尔回队里看看,看现在小孩训练、学习同我们那时候差不多,我都替他们发愁,他们的明天在哪里,难道还像我这样退役十年都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吗?我肯定不会再让儿子再干体育了。”奥运会柔道冠军庄晓岩退役后,辽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照顾她,留到学院训练科工作。她说:“我现在真是后悔自己当初不好好学习,当冠军是暂时的,可一辈子没文化,这个代价付出太大了。我要不是奥运会冠军,我不知道我的命运会是什么样!”
  
  金牌战略使一些教练员在训练时往往不顾科学规律,超强度训练,使很多运动员伤病缠身。在成了“文化知识废人”的同时也成了“身体的废人”。自行车亚洲冠军李冬梅告诉记者:“为了出成绩,训练时,常常不计后果,超负荷训练。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也得了足以影响终身的疾病。”今年5月突然死亡的亚洲举重重量级冠军才力,一家三口都患肥胖症,才力本来分配到沈阳市交通局,当看到疾病缠身的才力后,沈阳市交通局断然将才力退回到辽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没有办法,学院只好安排才力做保卫干部,实际是看大门,最后终于抵不住疾病不幸英年早逝。奥运会奖牌获得者、自行车运动员王艳早在1999年就患有重症肌无力,这种病无法根治,而就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王艳还在坚持训练甚至比赛。柔道亚洲冠军潘松身高1.90米,看起来很强壮,20多岁的他已患有糖尿病,并还在坚持训练。他说:“幸亏院里已决定留我做教练,不然我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疾病缠身的运动员退役后,没有生活来源,更没有治疗疾病的钱。击剑运动员孟兆华因经常大强度训练,长期带着沉重的面罩,压迫颈部神经,现在已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平时睡觉不敢枕任何东西,只能平躺,一天到晚迷迷糊糊,曾两次摔倒在卫生间。“就是这样,我也不能好好治疗,我退役后没有工作,我丈夫在辽宁击剑队当教练。一个月1000多元养活一家3口。我们住的房子还是3家共用一个三室房,一共住了6年。我没办法只好带着孩子回老家大连住到母亲家。父母身体都不好,看病也需要花钱,我的病就只好往后拖了。”
  
  有关人士指出,国家没有统一政策对运动员进行妥善安置,也是造成体育项目退役运动员生活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辽宁省体育局人事处的一位干部说,目前,运动员退役后国家没有统一政策,原则上将运动员的关系直接送到当地人事局,关系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成绩名次较好的就由当地人事部门联系工作,但目前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加上运动员本身素质问题,尤其是一些冷门体育项目知道的人很少,运动员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难。政府机关进不去,企事业单位没人要,只好在家待业。为了生存,化妆品推销、卖服装、卖豆腐、当保安看大门、给大公司打杂的工作都有人在做。

  被誉为“金牌工厂”的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每年都有大批运动员退役,其中全国冠军以上资历的就有七、八十人,而学院691个工作编制早已严重超编,学院这方面已不可能给退役运动员安排工作,他们只能到社会上自谋职业。
  
  大连市人事局干部调配处处长刘斌介绍说,计划经济时期,退役运动员是由人事部门硬性分到各单位,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但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不考虑供需关系的行政命令方式就不行了,即使一些单位勉强要了运动员,首先下岗的也是这些人。现在我们每年也分不出去几个,大部分退役运动员都得自己找工作,很多运动员实际上就得处于无业状态。

  今年37岁的富志武曾是辽宁省击剑队男子花剑运动员并于1989年入选国家队,取得过亚洲冠军。退役后,限于文化水平低,人事部门一直没能帮他找到合适工作。10年来他卖过水果,帮朋友收过货,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现在已经结婚生子的他仍和父母住在一间小房里。富志武说,运动员不包分配,像我这样只会击剑的人到哪都不愿意要。

  由于退役运动员就业和伤病问题解决不了,造成一些体育项目出现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退役击剑运动员孟兆华说,我的启蒙教练2002年想在大连重新组建击剑队,可招生广告打出去后,最终仅有4个人来报名,因为人数太少,根本无法组成一个队,只能取消。据带出过4届奥运会冠军的辽宁省女子柔道队著名教练刘永福介绍,现在他和一些基层体校教练下去挑队员的时候,经常是回来时两手空空,由于市场狭小,群众基础薄弱,条件好的苗子都不愿意选择柔道,如果这种现象不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柔道项目将很难继续发展。
  
  由于生活的困窘和精神上的压力,加上缺少社会关爱,一些退役运动员在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对生活产生绝望。辉煌一时的马家军,退役后的运动员,除了王军霞、曲云霞、姜波等少数几个在社会上名气很大的队员境遇不错外,其他大部分都处在待业状态。马家军中第一个拿到世界冠军的刘丽和爱人都没有固定工作,一家三口住在一套月租300元的一室房子。她说:“压抑了6年,我的脾气变得很坏,是变本加厉的那种坏。”就在马家军当年正辉煌的时候,一名从马家军退役并分到沈阳公安局派出所工作的队员,工作不长时间就自杀身亡了。 

建立运动员保障机制刻不容缓  


小运动员们在刻苦训练,但他们的明天在哪里?

  退役运动员艰难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国内相关人士的极大关注,他们一方面呼吁国家有关方面应尽快在运动员退役安置费、医疗保险、就业等方面出台一些相关政策,解决这些退役运动员的实际困难,同时提出应改革现行专业化训练体制,做好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

  对像柔道、举重这样观众很少,没有赞助,很难进入市场,又不易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普及的项目,要想继续保持我国在这方面的竞技优势,国家就必须对其重点支持,拨专项资金保证运动队训练、比赛的经费和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保障及伤病治疗。

  一些专业人士指出,目前,运动员退役后之所以生存状况堪忧,与我国现行的奥运战略、全运战略的奖励制度有直接关系。很多地区的领导及教练把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出成绩、拿金牌当作部门和个人政绩的表现,这种思想直接导致现行专业化训练体制弊端的产生。一个运动队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只要有一个人出成绩,拿奥运冠军、全国冠军,那么教练、领导就有成绩。至于其他大多数没有出成绩的运动员退役之后的出路问题、后半生的生存问题,则不在现行体育训练体制能管理的范畴之内。

  据辽宁省有关训练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现在运动员从退役那天起,他在专业队的工资即取消,运动员的人事关系即转到当地人事部门,他本人与专业队就没有关系了。针对这种现状,沈阳市人大代表、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说,退役运动员在十几年的服役期间,不管他取得过成绩与否,都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在他们退役时一点政策也没有,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也不符合人力资源调配的规律。孟庆伟建议,运动员退役之后能否像军队转业干部一样,按照服役的年限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比例的退役安置费。这笔钱既可以使运动员的后半生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而且也可以为他们在退役之后继续谋取工作积累一定的资本。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院长孙永言说,关于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费,近几年各省体育局都提出了设想,相关的方案也都报到了国家体育总局,但什么时候能出台具体政策还不清楚。

  伤病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当运动员期间治疗伤病都是国家出钱,而一旦退役,巨额的医疗费都将由运动员自己承担。记者采访十几位退役运动员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病。亚洲击剑冠军富志武说,腰腿有一些老伤对于运动员来说,太正常了,是不值得一提的。原国家击剑队队员孟兆华说,运动员的身体比天气预报还准,一要到阴天下雨,我们的身体准有反应。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院长孙永言说,现在解决运动员退役后伤病治疗的问题,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其纳入社会保险范畴。根据运动员伤病的特点设计为他们服务的险种。现在学院每年给每名运动员都按一定的比例上运动员伤残保险,通过这几年运行的情况看,这些钱解决运动员的小伤小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严重伤病的医疗费仍然解决不了。 

向市场要效益,到学校办体育  

  在记者调查中,一些专业人士提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退役运动员出路问题,必须从改革专业化的体育训练体制入手。

  一是大力推进体育市场化、体育职业化。目前,足球、篮球等一些热门项目在市场化道路上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国家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把市场前景好、群众基础强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向市场,走职业化的道路。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院长孙永言说,应当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推向市场,政府对走市场化道路的项目要加大规范和管理力度,同时注意同国外接轨,多向国外学习先进的职业化管理经验。
 
  二是将专业训练与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多方开辟退役运动员就业门路。沈阳市人大代表、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建议,用其所长是退役运动员重新就业的最好出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而人才市场的信息表明,目前一些适合全民健身的项目普遍缺少具有相当专业技能的基层辅导员,如果这些项目的退役专业运动员能充实到基层的辅导、推广工作中,既对提高全民健身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又有效解决了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国家应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引导,对退役运动员开办的辅导班、健身俱乐部,实施减、免税政策等等,尽最大可能扶持退役运动员第二次创业。

  三是大力推广学校办体育。沈阳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是1980年创办的,以冬季项目为主。运动员成绩最好的得过冬奥会第二名和第四名、世界锦标赛冠军。竞技体校副校长杨忠杰说,在运动成绩上我们与专业队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运动员在文化素质上是有保证的。平时学习中,我们对小运动员的要求不但要保证学习时间,而且要保证学习质量。这样,使我们的学生在精通一门体育特长的同时具备基本的文化水平,虽然从这里毕业只有中专学历,但他们的综合素质都很高,毕业后无论是充实到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去,还是转行,都不是特别吃力。(完)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新闻检索
组合检索 帮助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