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杀手”:路边的野蘑菇请不要随便采

四月春雨后的辽宁,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近些年来,“野味”越来越受市民欢迎,野生蘑菇、蕨菜、野山葱等山菜也端上了市民的餐桌,为避免发生自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致死事件,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预防野生蘑菇中毒食品安全提示公告。

开始阅读

辽宁省食药监管部门要求:

餐饮服务单位应严把原料采购关、验收关,避免采购和使用野生有毒蘑菇。大型餐饮单位或集体用餐单位应尽量不供应以野生菌类为原料的菜肴,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监管部门将加强流通、餐饮监管,防止野生毒蘑菇流入市场,进入餐桌。

认清这些野生毒蘑菇

我国约有180多种野生毒蘑菇,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有30余种,如白毒鹅膏菌、白黄粘盖牛肝菌、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蕈等。

食用野生毒蘑菇的那些危害

野生毒蘑菇引起人们中毒的物质是其中含有的毒素。毒蘑菇所含毒素复杂,经烹调加工或者晒干均不能有效消除。常见中毒症状有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肝肾损害型等。蘑菇中毒存在一个假愈期,即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后,症状缓解,甚至消失。很多中毒者会误认为好了,而没有继续治疗,但在一两天后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不可逆转的肝肾损害,危及生命。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秘诀一

增强对野生蘑菇中毒的了解: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健康科普宣教单位及广播、电视宣传媒体,应向社会广泛宣传食用野生毒蘑菇的危害性,提醒群众不食用野生毒蘑菇。市民要多加强对有毒蘑菇的认识,避免食用野生毒蘑菇。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秘诀二

外出就餐增强注意:餐饮服务单位应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把原料采购关、验收关,避免采购和使用野生有毒蘑菇。大型餐饮单位或集体用餐单位应尽量不供应以野生菌类为原料的菜肴,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各地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监管,防止野生毒蘑菇流入市场,进入餐桌。

外出就餐不要贪图新奇野生菌类菜品,防止食物中毒。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秘诀三

市民在购买蘑菇等食品时,应到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采购,不在散商游贩处随意购买,并保存好购物凭证。同时,要提高野生毒蘑菇的鉴别能力,不随意采摘野生蘑菇,尤其是不采购、制作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发现有销售野生毒蘑菇行为及时向12331举报。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秘诀四

如果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应立即采取催吐、导泻等措施,并尽快到医疗机构救治。

新华网辽宁频道出品

制作:武思巧

进入辽宁频道

Copyright © 2000-201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一页 下一页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