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月圆之夜:古诗词里的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浪漫的由来赋予了其诗情画意的魅力。无论是为纪念“平吕”的太平盛世,还是祈祷收成的“火把节”,亦或是古代情人节的美好寓意,古人都用璀璨的诗词歌赋将其印刻在岁月的长河。正值元宵节的今天,小编就带您重新回味这些美妙的元宵诗词,梦回那些灿烂的月圆之夜。

梦回元宵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火树银花”由此而来

这首景色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

《十五夜观灯》描述了元宵节燃灯的盛况,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人们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尽情歌舞游戏。青年男女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相互表达爱慕之意。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元宵观灯,热闹至极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是隋炀帝写的一首元宵节观灯的诗文。此诗极力渲染当时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形象地写出了节日的灯火辉煌与壮丽,对比之下更令人感到时间像流水流逝的珍贵,让人悲伤。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中国情人节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京都元夕》

(金)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金代京都元宵佳节人山人海

《京都元夕》是金朝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写了金代京都元宵佳节人山人海,人们盛装出游的欢快气氛,全诗浅白如话却富有情趣,用短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节日的欢乐之情。

新华网辽宁频道出品

制作:赵健彤       进入辽宁频道

Copyright © 2000-201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一页 下一页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