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报道
·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大比拼
·
大连环境竞争力全国第一
·
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
大连港不负黄金水道之名
·
大连城建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
高校是人才建设的一笔财富
·
改造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开发区招入了诸多高科技企业
·
大连工业园区吸引了大量内资
·
大连外资经济占据较大的优势
·
政府宣传提升大连知名度
 
大连的城市竞争力及其提升战略

  新华网4月23日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同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随着中国国民经济都市性的增强,城市在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中中心地位的日渐突出,健康而充满活力、实现完满良性循环的城市,正在成为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提升城市竞争力,做强、做富城市,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第一要义。

  大连的城市竞争力现状


  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NO.1》所作的2002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大连综合竞争力排名第21位,其中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长期经济增长率等重要指标均居前10名之列。良好的区位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以及城市的全面发展使大连在环渤海地区、东北亚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大连港口优良,经济腹地广阔,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东北亚航运中心,自然、交通、经济区位比较优越,区位竞争力强;有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提升潜力,但在劳动力数量上不具优势;资本竞争力较强,资本实力指数居全国第九位,具有一定的金融控制能力,但资本流量性、资本获得的便利性可进一步改善;科技竞争力较强,科技实力不太强,但其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科技产出、科研开发、科技转化较好,高科技产业发展良好;在结构竞争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工业门类齐全,技术水平高,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城市人口密度合理,城市产业布局较合理,企业规模大,但产业群集发展不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任务较重;基础设施竞争力很强,居全国第四位,水路、空路、铁路和公路四通八达,市内基本基础设施规模和增长都比较好,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基础设施技术先进,但需进一步完善配套;自然和人工环境极具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居全国第一位;聚集力较强,城市人口规模大、增长快,外资公司数量比较多,表明城市人口和资源聚集能力较强。

  在文化竞争力方面,交往操守、冒险精神、开拓意识都比较强,但需要营造浓郁的热衷赚钱、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大连的制度竞争力比较高,个人权益的保护程度表现良好,非国有及股份制企业发展较好,非国有制经济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很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应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管理竞争力方面,大连城市战略推销比较成功,政府创新能力很强,优美的环境、优良的城市管理和广泛的对外交往吸引了海内外的注意力,大连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美誉度。企业管理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开放竞争力强。开放和参与现代化程度较高,经济外向度、尤其国内外贸易依存度、外资占城市总资本的比重比较高。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大连经济体系中地位日益重要,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大连市培育了许多享誉海内外的大型活动。大连对外友好合作日益发展。

  大连提升城市竞争力战略

  在全球化竞争中,每个城市都需提升自己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相对位置,为此,我们必须明确:在这个等级中,最适合自己的角色是什么?为了塑造这个角色,是应该寻求发展那些最适合于“新经济”的新产业,还是只需要把已经在做的事情努力做得更好?毋庸置疑,大连的今天得益于其前阶段以“城市品牌”战略为核心而展开的成功营销,任何对于大连明天的思考均离不开这一基本前提。城市营销正在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竞争力评估和具有前瞻性的积极经济规划,已经成为任何城市存活下去的必备工具。为谋求持续而全面的发展,大连无疑需要在有效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延续并扩展其城市品牌的张力与活力 。

  依据城市的基础和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创造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垄断优势,实施标新立异的推销战略,这是大连城市营销的成功经验。大连的“城市革命”用经营的眼光看待城市资源,在国内第一家把整个城市资源当作资产来经营。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着海内外众多商家来此投资,无数游客来此观光游玩购物,旅游、商贸、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依托城市品牌战略,大连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负下快速走出,城市竞争力不断得以提升,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城市功能有了质的提升,经济实力和对外开放度均居东北地区前列。

  现实经济增长的潜力蕴涵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中。与基础设施等城市发展硬环境相对应,一定的文化、制度、政府管理、企业管理等构成城市发展的软环境。城市软环境至关重要,城市整合营销,不仅要整合硬资源,更要整合软资源。现实中,大连在企业与产业竞争力、资源配置能力、政府竞争力以及与同区域其他地区的联动等方面尚有进一步挖潜的可能。目前,大连将环境优势上升为经济优势的条件已经成熟,为促进大连未来的发展,我们认为,现阶段大连需要在继续深化“城市品牌”战略的基础上,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夯实城市品牌的实体基础,推行虚实相结合的城市营销。

  第一,加大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与产业竞争力。

  企业是城市的细胞和微观基础,企业竞争力构成城市竞争力的微观基础。在影响城市竞争力变化的诸要素中,企业竞争力处于核心地位。城市价值大小最终决定于企业的实力,城市财富的创造源自于企业的生生不息,城市竞争力各决定要素作用的发挥最终也只能通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得以表现。由于产业具有顽强的自发聚集、几何增长特性,现实中,城市相关产业在空间上会呈现群集发展态势。产业聚集不仅可以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制度、文化、社会秩序和开放度。欲提升城市竞争力,不仅要提升企业竞争力,更要突出地区产业簇群的竞争力。城市的经营、规划、管理是手段和方式,环境的改善、优化是媒介和依托,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与上海、北京、深圳、东莞、苏州、温州、青岛等城市相比,大连尚未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和产业簇群,企业和产业竞争力明显不足,经济体系的灵活适应性较差。建设“大大连”,需要把企业和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通过产业的扩张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支撑城市空间的拓展,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要全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社会,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突出比较优势,培育优势产业群体,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第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迅速提高资源配置能力。

  大连拥有较为丰厚的优质资源,但配置能力却相对欠缺:资本数量较为充足(排名第8),但质量却一般(排名第22),虽具有一定的金融控制能力,但资本流动性、资本获得便利性需要进一步改善(排名第24);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排名第9),但转化能力明显滞后(排名第25);人力资源配置能力更是排名到第42位。城市品牌已经为大连搭建起高起点的发展平台,但却缺乏正常的运转规则,大连缺乏市场自发的而不是由政府组织起来的国际化和专业化。

  为此,大连需要深化改革,按照市场化要求,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建立市场运行实体,完善中介服务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深化人事、用工、分配、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资本、产权、期货、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市场建设,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三,进一步提高经济区域化程度。

  大连的开放竞争力较强,经济外向度、尤其是国内外贸易依存度、外资占城市总资本的比重较高。大连培育了许多享誉海内外的大型活动,国际交流频繁。但与经济国际化程度(排名第17)相比,大连的经济区域化却明显不足(排名第29)。与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相比较,尽管大连在区内道路交通条件的发展方面优势显著,但在区内金融支持、提供工业配套能力、对周边市场的辐射能力等方面则明显欠缺。

  未来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大连在区域化方面有所作为。大连需要正确处理与其他内陆地区的关系,充分利用口岸优势,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路子,在服务中实现双赢。作为港口城市,大连的发展离不开沈阳及东北腹地的支持。大连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东北经济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大连可以立足于现有城市空间,按照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建立和完善生产要素的流通渠道,增强对腹地的辐射力,发挥“窗口”和“龙头”作用,在东北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第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尽管大连市政府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统计指标显示,与其他兄弟城市相比较,大连在政府规划能力、社会凝聚力、执法和服务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大连可以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形成为市场主体服务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规划和服务,减少审批,逐步形成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优质服务。要坚持规划的超前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以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制定大连的城市规划,最大可能地实现大连城市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社会进步等多方面共同发展的耦合效应,稳步提升大连城市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研究组成员)

                                     编辑/林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86-411-2495894
广告:86-411-2484374 2484294 2484547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单位:新讯社大连信息咨询中心  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