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
|
|
|
新华网大连频道 (2003-04-23 16:31) |
来源:大连日报 |
|
新华网大连4月23日电 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区分两个概念,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综合实力。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其等同看待。城市综合实力是一个从规模和总量上衡量城市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总体综合力量的概念。重点反映城市经济、文化、科技的总体规模、总体水平。而城市竞争力强调的是从质量、效率、功能上衡量城市的竞争能力,重点反映城市经济、文化、科技的质量、效率。它重点突出城市与城市之间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比较。
第一,城市规模要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大城市与大企业一样,随着规模的扩张会带来一种规模效应,有研究表明,当城市规模达到700万人口时,城市的综合要素生产率达到城市产出水平(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的45%左右。就是说,同量的生产要素投入在这些大城市所形成的产出,接近于投在非城市或最小城市的1倍半。这表现在大城市较高的企业利润、工资水平以及财政收入。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就像生产者的供给要以需求为导向一样,城市规模也要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试想,如果把笔记本电脑搬到18世纪,肯定不值一文。
当然,一定的规模超前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又需要城市经济本身存在一定的张力,深圳的建立之所以一蹴而就,原因就在于此。当这种张力还很小时,超前的城市经济规模不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反而会被城市滞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所拖垮。
第二,要注重经营城市。现代城市不但要求要建设好、管理好,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不是单纯的投入对象、建设对象和管理对象,而是可供开发利用的主体。经营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
一般说,经营城市就是运用市场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和人力作用资本(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如广场、街道的冠名权)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从中获取一定的收益,再将这笔收益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项目中去,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路子。在充分经营有形资产的同时,还要结合城市的现状经营无形资产。既然是经营,就必然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把资源运用到能带来最大收益的地方。
对于大连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后,整个大连开始改头换面,城市变得越来越亮丽。大连可以继续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进行整体经营,就是经营城市区域内地上和地下空间范围内的市容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城市整体的土地级差地租,并利用级差地租,进行用地置换,调整用地结构,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高。
第三,注重发展城市的产业集群。中国许多城市政府提升城市竞争力应从产业集群入手,采取促进城市相关产业在空间上群集发展即产业集群战略。
所谓产业集群战略是指城市政府利用产业具有顽强的自发聚集特性,创造条件,因势利导,促进城市产业的产生、萌芽、发展、壮大。一是要及时发现和识别正在形成中的城市产业群;二是要研究分析某些产业群需要什么条件,并积极创造某产业群发展的条件;三是要禁止提供产业群发展不需要的条件,防止产业群的萎缩。四是避免政府所惯用的直接干预、补贴及地方保护等行为,“逆流而上”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帮倒忙。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丰富的资源、高素质的人才、相关产业的支持以及强烈的需求等各种因素,光靠行政干预难以持久。
第四,建立学习型政府。所谓学习型政府就是建立制度创新的机制的政府,核心能力就是打破条条框框,广泛地吸收人类一切文明的结晶,制定最适合城市经济发展的制度,推动观念的不断转变。
其具体建议如下:
(1)具有将学习和接受教育作为政府成员的基本生存状态和生活第一需要的理念。
(2)具有把城市政府每个人潜能的发挥乃至全面发展作为目的的教育观。
(3)具有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学习行为转化为创新行为的载体。
(4)具有一个向市民开放的自由的信息交流平台,广泛吸收广大市民的有益建议,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性与透明性。
(5)具有由社会各方面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作者曲琳琳、王健系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