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永胜和梆子班部分少年演员投奔旅顺水师营清毅军,以演出河北梆子为主,兼演皮簧剧目。至此,京剧传入辽宁民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后,河北梆子演员兼习皮簧者日益增多,舞台上出现了梆簧“两下锅”的演出形式。在辽宁最早演唱皮簧的演员有小桂凤、小紫合、杨品卿等,演出剧目有《文昭关》、《黄金台》、《三娘教子》等。光绪二十一年永胜和散班后,程永龙以演出皮簧《铁公鸡》、《过五关》等驰名辽宁,成为辽宁第一代京剧演员。后程永龙又与路三宝等皮簧演员在大连演出。旅顺水师营宋庆主办的“双合班”于沈阳长发园和新发园演出皮簧,专演皮簧的福顺坤班(桂亭、顺卿、福宝等)于营口演出,童伶赵树樵与其姐明月珠唱红于安东。他们演出剧目有《九更天》、《金沙滩》、《临潼关》等。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辽宁各地相继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外埠来辽宁献艺的班社和流散艺人日益增多。同年,在沈阳演出的有何月山、苏月楼、程永龙等,演出剧目有《铁公鸡》、《四杰村》、《古城会》等。宣统二年(1910年),在安东演出的有小福仙等。宣统三年在大连演出的有盖天红、小桂花、徐德宝等,演出剧目有《草桥关》、《辛安驿》、《三江口》等。民国11年(1922年),张学良在沈阳时,把沈阳哈尔滨的京剧名伶芙蓉草、张玉亭、贾玉峰、程永龙等聚集在沈阳办堂会,演出剧目有《贵妃醉酒》、《艳阳楼》、《古城会》等。张作霖50寿辰,从北京邀请名角梅兰芳、余叔岩、程砚秋等,演出《霸王别姬》、《击鼓骂曹》、《红拂传》等剧目。民国14年2月,大连永善茶园邀请欧阳予倩演出京剧《人面桃花》、《卧薪尝胆》等剧目。民国14年3月,锦州名角艾月楼、张庆元演出《金钱豹》、轰动关内外,以后外来名伶有“到锦州不演金钱豹”之说。
民国时期,随着京剧演出的兴盛,辽宁各地出现了一批编写京剧剧本的人才。他们有的是主演,有的是琴师,有的是教师。如安东武乐璞编写的《芙蓉花下死》、郭玉昆、李长哨编写的《八仙斗白猿》等;唐韵笙也自编自演《好鹤失政》、《二子乘舟》、《驱车战将》、《闹朝捕犬》等。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地区的京剧逐步发展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