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半岛新闻 | 焦点网谈 | 北方明珠 | 大连风情 | 政府在线 | 避暑胜地 | 社长信箱 | 大连人物

新 华 网 检 索
 
·
中学生朝八晚四 利耶弊耶
·
春季房展会"热"大连
·
高校:招生与就业并重
·
千年古尸“起死回生”
·
品牌博览会 诚信"大大连"
·
2003大连"两会"专题报道
·
庆祝“十六大”胜利召开
·
第九届中国广告节
· 大连重点部门执法将公示
· 大连市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医疗实施方案
· 大连市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
· 大连市地税局积极落实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 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若干意见
 
 

走近“日本人居住区”
 
  新华网大连频道 (2003-04-11 13:00) 来源:大连晚报
 

  新华网大连4月11日电 区内的小街小巷里,背着编织袋、推着板车回收旧物的外地人和夹着皮包匆匆而行的老板模样者随处可见,“密度”让人有些吃惊。如果主观上排除由拆迁引起的这些“热闹”因素,居民区内原本是幽静同时给人感觉有点陈旧的去处。

  这里便是上世纪初大连地区比较有名的日本人居住区——老妇产医院以西的那片旧区。

  这里聚集百余栋日式小楼 从中山路沿着老妇产医院西侧的乐业街北行约5分钟后,上更新街,再经市场街上中山路,向东行至出发地。不到20分钟,记者便绕行了当年的日本人居住区。区内加上中山路路南的日式二层小楼总共有百余栋。在大连工作了二十年后,记者昨日首次一一走近这些建筑,一栋栋“小独楼”里,住的其实都是大连最普通的市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铁路系统的职工。

  胆大的才敢住“小洋楼” 老户们都说,当年日本投降时,第一批住到这些“小洋楼”里的大连人都是胆大的。住在区内幸福巷、今年75岁的李英老人告诉记者,他分析当年大连人不敢住在这里的原因有二:一是担心小日本会卷土重来,二是当时大连的空房子很多,选择余地大。“当时住进来的都是中下层居民,谁能料到形势会怎样变化!”另一位老住户说,当年首批搬入的住户,许多都是被敲锣打鼓迎进来的。只有住在安居巷1—7号、79岁的李秀娥大妈说“住进来时没觉得害怕”。

  刚来的居民免房租 李英说,听更老的人讲,日本人投降后,接管这个居住区铁路部门还有一个主要考虑,就是担心房子里的设施——如门、窗和日本人留下的家具丢失,有人来住,至少可以保证设施的完好。因此对最初几年住进来的居民实行免收房租。他是1950年住进来的,那时已经没了免房租之说,所住的4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月房租是2.43元,这一标准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房改后才重新调整。

  许多老户说,刚入住时,一般是一家住一个小楼,但没几年,便接二连三地来了许多新住户,每栋通常住有4户人家。

  “小洋楼”也分等级 单从外观看,区内的小楼的档次明显是有差距的。一位老住户回忆说,小洋楼分为甲级和乙级,其间的不同现在也能看出来:没刷外立面、裸露着红砖墙面的是乙级楼,是给低层日本职员住的,每栋设计为两家混住,共用一个厕所,没有内楼梯,外楼梯还是水泥做的,但区内乙楼楼量很少;甲级楼的外立面都经过了“包装”,有单独的木制内楼梯,设计为独门、独户、独厕,是供日本的高级职员住的。

  部分居民说“遗憾” 区内沿中山路的前三排小楼作为首期动迁房屋。住在乐业街旁“乙级楼”内的范先生说,小楼内的设施的确是太陈旧了,上下水问题都不小,也该拆迁了。但记者采访时,包括范先生在内的许多居民不约而同地道出了他们心中一个共同的遗憾,那就是脚下新铺没几年的彩色方砖也将被拆除。一位住在沿中山路第一排小楼内的居民说,为了美化市容,沿路首排小楼前几年都换成了塑钢窗,现在却要拆了,真有点舍不得。(张晓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86-411-2495894
广告:86-411-2484374 2484294 2484547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大连信息咨询中心  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